第九十六章 收购风暴 (第2/3页)
上市时间很长,但业务进入衰弱期,股价跌到没有收益,但又达不到退市要求的企业。它们已经完成不了融资的需要,但它们身上上市公司这层“壳“却是有心人心中的极好资源。
陈鑫将利用这一点控股了很多股价只有几毛钱的“壳”公司待价而沽,他的发迹史中,就是利用很多“壳”公司帮助李嘉诚进行了多项交易活动,而这些活动如果由李嘉诚通过旗下的大企业来操作的话,要么难度太大,要么在投资者中会招来太多争议。所以杨星想缩短时间绕开香港证监会的繁琐程序,采用借壳上市的策略,陈鑫将就是最好的合作者了。
首先借壳的当然是盈利成绩最好的星华地产公司,在收购了利达行、华达地产之后,7月初,拖延已久的中原省省建一公司转让给星华地产公司的协议终于签订下来。手握地产、建设两大支柱的星华地产公司在全国地产商中都能排上前五位。它开发的九都步行街已经完成了一期大部分工程,一座新的购物中心和横跨数个街区的步行购物街已见雏形。在今年4月的牡丹花会上,这一处还未完工的九都新景点接待的游客就突破了百万人次。
而预定明年完工的十一幢写字楼已基本销售完毕,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和电信邮电部门外,中星集团中区总部、华夏建设、中国石化等单位瓜分了剩下的写字楼。步行街的地下防空设施也已经改建为三万平米的地下商场,定于于明年底开放,根据销售数据总投资三亿元的九都群星坊步行街将给星华地产公司带来四个亿的利润。
上海星天地尽管开工时间较短,施工要求高施工时间较长,所以销售还不是很火爆,但传回来的销售数据也已经很亮眼了,按估算这个项目最终带来的利润不会低于十二亿。而北京玫瑰园项目终于起死回生,7月初,安义礼亲自带队回香港招商,首期推出的188套别墅已销售大半,回笼资金三个亿,玫瑰园欠下的债务已大部分还清,相关银行也同意继续贷款,按这个势头剩下200套即将完工的别墅销售前景也非常看好。
96-97年时香港房地产火爆上涨,借着这股东风,房地产商的股价也水涨船高。星华地产公司作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地产公司,陈鑫将把手里最值钱的《墨生建筑》卖给了它。8月,星华地产公司收购了《墨生建筑》23%的股票,然后和《墨生建筑》的多家大股东达成了转股协议,又继续收购了两家香港公司和几家广东、上海、北京的公司,业务范围囊括了房地产、港口建设、建筑等。经过四个月的重组后准备于97年新年复牌,其心理价位从《墨生建筑》的5.5元直接跳到17元。邓威廉和许威力破例在新股未上市只是完成了路演就请中星集团的高层在香港半岛酒店召开庆功会,预祝新股发行顺利。
第二个借壳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星空人力资源咨询公司,7月10日,九都市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国内首个试验性公司制大学――中国城市大学,采取国外普遍实行的校董会管理形式,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已经答应出任校长一职。其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