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四大天王 (第2/3页)
推到市场上去磨练,才能打造出好的企业来。企业也要放弃以前什么都向政府伸手的毛病,并把企业办社会的习惯扭转过来,先从精简非主业人员着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主营业务上来。按照这个思路,我先做了一份计划案,拿给你过过目。”杨星从王伊人手里接过一份沉甸甸的文件袋,递到了阚东田手里。
阚东田抽出几份文件浏览了一下,兴趣很快被提起来了。“建议先进行全市所有大中型企业的清产核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制造类、资源类、服务类、金融科研类的四家公司。对下辖的企业采取抓大放小、关停并转、人员分流等措施,在两到三年内逐步确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阚东田饶有兴趣的念着一段话,撇开其中的官样文章,倒是对杨星准确的把握到未来几年国企改革思路的本事心生赞叹。里面有些话和刚刚颁布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红头文件精神不谋而合,另一些提法则还在讨论之中,没想到杨星已经大胆的把它具体使用了。
杨星看他有兴趣进而解释道:“这回的国企改制,我最好就不直接参与了,清者自清这句话我和市长你都做不到,我可以出谋划策但不能直接冲锋在前。这四家公司的结构是参照我旗下公司模式成立的,九都市最强的就是制造业,排名全国第一的可不少,改制的目的就是给他们卸包袱、换思路、找销路,这家制造公司的担子最重。”
“除了制造业,九都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烟石的黄金、九都的牡丹、即将兴建的小浪底水库,市里要能把这些整合在一起,就有了第二条腿。企业改制,附属的医院、学校、商场等都要剥离出来、还有大批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这些人怎么办?以前大家把它们视作包袱,为什么不开拓思路把他们看成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水库?国外第三产业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行业,如果改制成功,全九都都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和人才,市里为什么不主动先把这个行业先发展起来。”
“企业改制后,想发展离不开资金和科研力量的支持,但仅凭企业一家的力量是很难包揽全部的,这时候能有几家银行、投资公司、科研院所做后盾不是更容易吗?而且对外招商引资,这些都是投资的软环境!九都的科研院所实力雄厚,只是缺乏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政府出面把这些科研力量整合起来,也可以改变光投钱,不产出的毛病…”这一天,杨星系统的把他前世里关于国企改制的成功利弊,加上他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结果,全面系统地向阚东田进行了一番阐述。
他讲的认真,阚东田听的仔细,渐渐地对九都市整个的企业全面改制以及多方面的改革思路有了腹案。旁边旁听的诸女和余远伟也是听的眼中异彩连连,总算是明白杨星能在弱冠年纪就能打下如此的的局面,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这些问题如果是一名五六十岁对国企研究深刻的国务院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