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超级大学 (第2/3页)
编制,各方面关系的理顺就足够头痛了,再没有资金的投入,简直可以想象到到时崩溃的场面。但即使启动了九都步行街,市里的资金还是仅能满足温饱而已,而这个超级大学的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可是个惊人的数字,另外还不一定有马上能看到的好处,最后,阚东田只好把主意打到那个能凭空变出钱来的神奇小子――杨星身上来。
只是两人关系再好,阚东田也不好意思把这个看起来象是纯粹捐款的计划提出来,只能先通过王伊人学校和教委试试杨星的口风。一行人在校长办公室里商量了许久,大家都故意忽略了杨星的学生身份,完全是以平等的态度商量此事的可行性。商议了良久后都没有可行的办法,最后还是杨星指出如果完全靠政府资金,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手段,怕是希望渺茫,但如果能把民间力量拉进来组成公司的模式,还可能有点希望。
可就在这一点上,华省身、韩国鼎和毕云涛都是顾虑重重,道理很简单,全国90%的大学都是姓“公”的,虽然一直提出引进民间和社会力量办大学,但民营大学的地位始终是二娘养的,姥姥不痛奶奶不爱,而且这回合并必然是以九都理工学院为主,国内大学的校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成为超级大学必然职务水涨船高。而按杨星的说法成立独立的教育公司,引入校董会,自己就要在校董会的监管之下,只能算是打工的,这行政级别又怎么算呢?
杨星当然无法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只不过这球是他们踢过来的,自己想办法踢了回去,就要看看他们自己的能耐了。杨星告辞后,大家虽然对杨星的计划还有些意见,但几人对杨星的商业头脑已是赞叹有加,韩国鼎还专门给华省身指示,象杨星这样特殊的学生应该特殊对待,他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要对下面人讲,一些考勤、考试的就不要太严苛了。
杨星还不知道自己又多了道免死金牌,他正在学校里租用的培训基地接待一名等了好久的人――蒋道方。回到香港的蒋道方重新搜集了关于杨星的一切,作为一名家学渊源深厚的律师他敏锐的发现了杨星绝对是个大金矿,也看到要是能和杨星绑在一起,虽然有极大的风险但也有无穷的诱惑。特别是从杨星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力压他几个精英兄长的希望,所以他力排众议,决定把他的律师事务所变成杨星公司的专属法律顾问。
他还按杨星的要求,亲自办理了杨星在香港成立的一系列公司手续。这段时间方凯筹措资金,通过汪云起的外贸渠道和蒋道方的运作,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将杨星手里的五亿元从内地到香港再到内地转了一圈。经过这种手段,现在杨星旗下企业中星富投资公司、星华地产公司、星海商贸公司等都披上了一层港资的外衣。在香港,它们都有了自己的香港总部和一家对它们实行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