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四十二章 士气之战 (第3/3页)
,没有鹿角,没有铁蒺莉,甚至连最基本地栅栏也没有,所谓地营寨不过就是平地上扎起一排排的蒙古包而已。但这也正适合蒙军地作战习惯,他们擅长骑军,擅长进攻,营寨周围没有任何障碍,他们便可以随时自任何一方对来犯之敌发起进攻,也可以自任何一方撤退。
以平时蒙军的习惯,只要有敌来犯他们的营寨,他们便会很快组织起骑军前来迎战。但是这回,他们过了许久也不见任保的反应,或许是被眼前这只有一千之数的骑军给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们或许不明白这支骑军的意图,又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将这支骑军放在眼里。一千人,蒙军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阿赤勒斤也要比这多得多。
三里的路程在全速冲锋的骑军脚下,也只是盏茶的时间,王坚等人很快就靠近了蒙军的营寨,这时蒙军也终于组织起了两支人数相当的骑军往王坚部左右包抄而来。正如朱五四所说的,马多难过冬,他们的马匹果然无一不瘦弱,速度竟比王坚等人的马匹还要慢上许多,看来此次蒙军这个亏是要吃定了。
见蒙军两支骑军包抄而来,王坚当机立断,立时变换了阵形,骑队拉转马头,凭着高速度朝其中一支蒙军的右翼飞速奔去。蒙军突遭此变,急忙也跟着变换阵形,但苦于战马体弱,速度比平时慢上许多,还没等他们作好迎战准备,王坚的骑队便有如尖刀一般插了进去。
血花飞溅,惨叫声与兵刃相击声骤起,但也只响了很短暂的半刻钟,一切便又消失在了轰隆隆的马蹄声中。王坚的骑队很干脆地自蒙骑之间穿插了过去,跳出了蒙军的包围圈,蒙军被冲散的那支骑军也在旗号的指挥下退回了寨中。蒙军虽个个悍不畏死,但却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做无畏的牺牲。相反,由于蒙军人数奇少,蒙将个个都很重视部下的生命。是以这种以侧翼对敌的战势,自然是没有必要让他们徒逞英勇的。
“万岁,万岁……”见我军一千骑军在十万蒙军面前逞尽了威风,居庸寨上的新兵们不由高声欢呼起来,他们挥动着手中的旗帜,高举着自己的兵器,将战鼓敲得轰响,为战友们高声呐喊助威着。
不过,更让他们欢欣鼓舞的还在后面。却见王坚一众骑军趁蒙军新退还不及作出反应之时,没有作任何的停留,绕着蒙军的营寨奔走,并不断地往蒙军营寨中发射着火箭。霎时营寨之中便是火头四起。由于长城之外缺少水源(这是长城的一大特色,为了让来犯之敌缺水,长城尽最大的可能将河流包围在长城以南),加之准备又少,搞得蒙军无法及时扑灭这些火头,为了不让火势蔓延,他们只得迅速将起火的营帐砍倒,以沙土扑火。一时喊叫的、奔走的、气得乱吼乱骂的、须发皆燃的,狼狈之态尽显于居庸寨众军士眼下,再次引来了军士们的一阵欢呼。
只怪居庸寨兵力太少了,见此情景我不由暗道了一声可惜,如果居庸寨中有四万可用之兵,那么就凭蒙军现在这样乱作一团的景像,我等便可一举将其击溃。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居庸寨有这么多兵,只是走出眼前这段百余步的狭谷却不知要花多长时间,如若待蒙军反应过来,只怕我大军便是有去无回了。居庸寨这地形,还是只能防守,不能进攻。能进攻,也只是像眼前这样的小部队骚扰而已。而且这样的进攻,也只能用一次,下一次蒙军若是有了防备,便不会那么轻易得手了。
不多时,王坚等千名骑军便在众军士的雀跃声中,绕完蒙军营寨一圈,无惊无险地奔回了居庸寨。这之前也曾有两支反应快的蒙军千人队试图阻住王坚,但都被王坚凭着速度和随身携带的霹雳火球给轻松冲破,甚至还有一支两千人的蒙骑试图挡在谷口封住王坚的退路,但只几下便被山顶的弓箭手射了回去。
狭谷只长百余步,而山顶的弓箭手又登高射远,谷口自是在我军的控制范围之内,至此,第一次的士气之战,便告完胜。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