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神箭门 第三十二章 血债血偿 (第3/3页)
人触目惊心的血迹,和城脚下堆积如山的蒙军尸体,共同见证了守城勇士地英勇。近处则是成百上千的投石车,它们正此收彼发地往钓鱼城发射着石弹。旁边有许多蒙军军士正紧张地忙碌着,运送石弹,操控投石车,伐木制作新的投石车。机括声、石弹相撞声、锐器伐木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冷兵器时代攻城的交响乐。当然,这其中还有不少人在运送着尸体,并将其抛入江中。而让人更加悲愤莫名的是,看这部份人的装束,却分明是大宋的百姓。
或许是五艘车船与这场面比起来实在太渺小了,或许是嘉陵江背对着他们,又或许是他们太相信阿勒赤斤的能力,总之五艘车船与船上的数千双仇恨的目光,并没有引起蒙军太大地注意,车船还是如往常一般不紧不慢地往前驶着。往江中抛尸体地宋人也许察觉到了一些异样,毕竟车船上所打的旗号,只需仔细一瞧便能分辩出真假,但他们自然是不会作声地。
“大人,前面便是一字墙了。”张猛与其它水师军士一样,隐藏在船舷旁的女墙中往外望去。
我顺着张猛的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道高丈余(五米),长六百余步(一公里)的阶梯形城墙,直从钓鱼城南面城墙延伸到嘉陵江江心。再观其处于江心的一头,我心中不由大喜,因为观其外形分明便是一个码头。
这冉氏兄弟果然是一对奇材,我在心里暗赞一声,他们不建水门却在这一字墙的末端建上码头。这使其不但有了张猛所说的:“限制蒙军在江岸集结、运动”的功能,还有保持宋军给养运输通道的作用。可以想像,蒙军即便是将这钓鱼城团团围住,而只要他们没有攻下这一字墙,城中的军士便可凭其进出自如了。
但事实却远没有我想像的那般简单,我随后很快就发现了在一字墙上所插的旗织,却是蒙军的黑底狼旗。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