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西川经略 第三章 演戏 (第2/3页)
地叹了一口气道:“统制大人说得对,适才咱家多有得罪,还望统制大人莫要放在心上。”
“杨公公无需如此见外,郑言并不是一个小气之人,只是……”我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郑言只是有些奇怪。赵彦呐虽贵为皇族,但其长期镇守西川,如何却有势力封锁临安的消息?”
“郑统制有所不知。”杨公公回道:“如今回想起来,此事任军器监的贾似道贾国舅想必也参与其中,传闻贾国舅作寿之日,房中突然失火,请来一位道士只说是‘平章不利姓郑人’。隔日郑清之郑丞相便被贾似道以端平之败罢相。统制大人也姓郑,只怕此事……”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有些哭笑不得。看来迷信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的。
此时一个由百姓排成的长队引起了杨公公地注意,杨公公不由带着询问的眼神向我望来。
“哦,这是百姓在等着兑换银两呢。”望着疑惑地杨公公,我长叹一声解释道:“杨公公有所不知,蒙古鞑子虽未攻破成都城,却给成都以及整个西川都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农田郑言就不用说了。杨公公一路行来想必也看得明白,除了成都城外还有些耕种的农夫之外,大多数良田都已荒芜。至于商业,唉……”
我再次长叹一声,指着那些兑银两的百姓道:“成都的百姓都怕蒙军再次攻来,所以个个急着将银两转移至内地,或是干脆来个举家迁徒。呜呼……谈何商业?”
“统制大人莫急。”闻言杨公公面露喜色道:“大人若是将咱家安全送回临安,咱家便可向皇上禀明一切,为大人平反。到时朝廷自会发来重建成都的经费,如此岂不是一举数得。统制大人以为如何?”
“杨公公。”我退后几步。搭着杨公公的肩膀道:“郑言与杨公公怎么说也是相识一场,所以郑言必会设法让杨公公安全回到临安。至于为郑言平反,杨公公只需量力而行便可。”
“郑统制大恩,咱家没齿难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