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忠顺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忠顺军 (第2/3页)

,终于来到了忠顺军的招募处。由于忠顺军只招邓、唐、蔡三州的难民,所以王坚便让我作了他的老乡,只说我和他是一起逃难到枣阳的,却也蒙混过关。我们又声称自小以打猎为生,所以在经过简单的射靶测试后,我俩都如愿以偿地领到了一身弓箭兵的装备。

    我很难想像我这么顺利便“当了兵”,体检时只是看看上身的肌肉。至于户籍,只是随口问问是哪里人。我想这主要是为了区分是哪一州的人,因为到后来我才知道,邓、唐、蔡三军的军营是隔开的。

    如果是其它军队用这么宽松的招募条件,我还不觉得奇怪。因为宋朝的人本来就是以当兵为耻的,在这个朝代流行着一句话,叫做“好男不当兵”。甚至有很多人犯罪后,就是直接被充军的。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招募对像多为灾荒饥民,招募条件如此宽松就不足为奇了。但这是忠顺军啊,是让金国和蒙古都闻名丧胆的忠顺军啊,如此宽松的招募条件又怎能保证军队的素质呢?

    我一边想着这个问题,一边皱着眉头抚mo着左手微肿的刺青。新兵入伍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手臂上刺字以标明军号,所以宋朝的招募也叫招刺。靠,真是旧伤未愈,新伤又起啊。这“忠顺”二字,只怕要陪我一生了。转头向身旁的众新兵望去,个个都是对这个刺青叫苦不迭,唯独王坚对此却是毫无感觉的样子。我心中暗自对王坚的忍耐力感到吃惊,这家伙不会硬过头了吧。

    此时,一个脸上带疤身着军官盔甲的军士走到我们的面前,在他的注视下,新兵们逐渐安静了下来,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他身上。

    “我叫李岩松,是新兵营的教头,以后你们就叫我李教头。”那位军官带着不屑的眼光打量了我们一下说道:“你们不要以为手上刺了‘忠顺’两个字,便已入我忠顺军了。我会对你们进行一个月的训练,在此之后便有一场考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