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八十二章 关我什么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八十二章 关我什么事? (第3/3页)

去告官,得去福建找巡抚,光筹盘缠就不容易,还有,打官司也要钱啊,而且当官的自然都袒护当官的,十之**告不赢,至于造反,那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横竖都是死,那就只能想着‘杀一个不赔本,杀两个赚一个’了…”

    弘历还是想不通,问大伙,知道附近有谁去告过官没?

    大伙皆摇头,周围没人试过…

    弘历很生气,“都没试过,怎么就知道当官的会徇私啊?”

    然后,弘历就很有脾气的不管了,你们都懒得试,我着什么急啊

    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弘历发现,那个混账知府每次收税时,都直截了当的在砝码外另加一铜块,叫做戥头,乡民每年都被侵蚀多收,竟然都生生忍了…

    弘历对乡民们简直是怒其不争,更是一甩袖子,连问都懒得问了。

    不过,晚上一见弘暄,弘历还是忍不住叽里呱啦的将不满全发泄出来了,弘暄的看法却不同,认为这样胆小怕事的老百姓其实是非常便于朝廷管理的…

    但弘历却不这么认为:“逼急了兔子还咬人呢朝廷为平这次叛花了多少银子?还有,能将所有参与者全杀了嘛?还不是只杀头目,剩下的要安抚,多的事都出来了…”

    弘暄一想,是这么回事,大伙一开始都是选择忍,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直接爆发了,但真要取消民告官的限制,那问题也很多,只能在两者中间找个平衡点了,也许应该增加御史每年到地方不定期巡查的次数…

    但弘历却不认同,“这些人都怕被报复呢,谁敢去告,真是的,该胆大的时候偏偏胆小,该胆小的时候却偏偏都成了莽大胆…”

    弘暄想了想,认为这问题是得从长计议,便叫弘历稍安勿躁,说等回京后请老十叫朝臣们好好商议商议,要想主意好,不就得集思广益嘛…

    弘历气呼呼道:“我才不着急呢,关我什么事啊…”

    弘暄笑道:“浑说什么,你若处在那境地,不见得比他们好到哪里去…”

    见弘历要反驳,弘暄笑道,“一句话,只要你惹事,咱们全家都得被流放到乌里雅苏台去,你还有胆子惹事嘛?”

    弘历吞了吞唾沫,没法反驳,很是郁闷。

    弘暄笑着拍了拍弘历的脑袋,道:“是人就有顾虑…”

    于是,想了一晚上的弘历第二天一早就想通了,然后便羞愧了,觉得自己怎么能坐壁上观呢,太没品了,然后便开始积极的献计献策,不是说了要集思广益嘛…

    写好建议后,弘历还是给弘暄过目了的,弘暄虽然认为弘历的提案有些过激,但一来这东西并不是明折,是私信,流传出去的可能性比较小,引不起什么大*澜来,二嘛,弘暄觉得不能打击弘历的积极性,三嘛,弘暄认为如果让弘历从头参与此事,当最后的提案成形时,那么弘历对于自己的提案为什么不被采纳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比现在简单的否决要好,有助于弘历未来的成长,于是,弘暄便叫弘历给老十发了,还叮嘱弘历,要关注此事的进展…

    当然了,弘暄光考虑弘历的成长去了,便忽视了老十的心情,这也是因为弘暄并不知道弘丰在西北惹事了,因怕弘暄分心,大家都没知会弘暄此事,而弘丰也许久没发信函过来,所以,弘暄只知道福建广东大伙闹着要朝廷发行国债…

    弘暄为此还给老十去过信,问需不需要自己去广东处理此事,但老十却回信叫弘暄干好自己的差事就行,因此,弘暄认为大概朝廷已经对国债想好了对策,毕竟自己的九伯和十三叔都不是吃素的,再说了,广东福建民众的行为也算爱国,只要引导得当,应该出不了大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十便接到了弘历这封有点离经叛道的信,不知该做何表情…

    老十真的想知道,自己能不能不管这帮臭小子啊…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大家放心,不会突兀结尾的

    刚琢磨了一下,让弘政抱得美人归大概还会写一个月呢,呵呵,所以,该交代的都会交代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