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战术之王之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战术之王之一 (第3/3页)

,日军的步兵班作战十分的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度和方法。

    日军步兵班排级战术中最基本的战术形式是,多是从六百米至四百米之间某点开始的,我个人称其为集合点。

    步兵班在集合点集结分组,补充弹药,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

    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

    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

    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

    全班排应于二百米远处略停,展开全班排火力,清除已爆1ou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

    同时利用烟幕弹,夜间战时斗会用曵光弹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

    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步兵应于一百米左右转为全冲击。

    这是一种教科书式,但又很全面的战斗方式,相信在座的各位对此也都深有体会。

    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屡屡采用的最为基本攻击战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固防御工事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我们有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是在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的步兵所射杀,当鬼子推进到二百米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为什么前一段时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御的一个主因,小鬼子打仗真的鬼得很!

    下面,我们再讲鬼子的丙种小队编制,这类编制的小队是应我们八路军的游击战战术特点而生的,它是一个反游击战术的编制。

    这种小队设六个步兵班,每班有八个人,但只有三个班配有机枪,其他三个班全是轻装步枪兵.有时配一至两具一零式掷弹筒,全小队五十人。

    这个编制的日军小队有个特别狠辣的战术,就是交替追击术,它是专门对付分散拖离战场的撤退之敌。

    具体做法是将全小队分成三个战斗群,每个群有一个配备了机枪的班及一个纯步枪班。

    追击时先以反三角队列,就是二群在前,一群在后,追击敌人并压制其左右机动意图,迫使被追者走追击者预想的路线。

    这样的追击常常能把被追击者一路赶到绝路上去,尤其在被追者地形不熟,或缺乏游击战经验,一上来就几乎注定要吃亏。

    好在现实许多时候,这个绝路并不是每一次都存在的,这时候就拼体力和拼意志了。

    这个编制真正狠辣之处日军这三个追击群中通常总有一个群处于正常行军状态,而其他两个是急行军,通过轮番上来狠追死打,一直追打到对方跑不动为止。

    这里需要提醒同志注意的是,被追者的跑法要比追击者复杂的多,因为你必须避弹,所以必须跑小曲线而不能是直线。

    记得前面我已经提过小鬼子难以置信的机动能力吧,在那个基础加上交替追击,这就是我们八路军游击战术所要面对的敌人。

    在游击战中跑不过敌人的两条腿,是要出大问题的,是要吃在亏的,这个代价就是我们的生命。

    我曾经听过有的游队的同志和我讲过,开始时他们并不适应敌人这种死缠烂打,不死不休的追击,很多体弱者或是女战士跑吐血,或者有些人跑着跑着,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人被敌人追上就直接杀害了。”

    陶平讲到这里停了下来,观察台下听众们的反应,不出陶平的所料,下面举手一片。(!)

    1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