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大战之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大战之前 (第2/3页)

以两米深,上面带盖子的交通沟连接,并且在战斗中可以随时更换炮位。

    第三、环形阵地战壕全部要求至少挖两米深,两米宽,并在反斜面每隔五米挖一防炮洞。战壕的上面尽量盖以树段、门板、木条、沙袋等。各战壕之间以三米宽交通沟相连。对于战壕挖出来的土,全部放在已方的一侧,而不是放在两过。

    第四、针对日军可能进行空中打击,炮火反制,建立大量伪装火炮阵地。对所有火炮阵地参照后世二炮地下长城的模式,建立四米宽的地下走廊,保证每门炮,至少有五个以上的炮位,并且在战斗中可以随时更换炮位。

    第五、在十二门高射炮合理布置的基础上,给每个高射炮配以五个以上的流动炮位,保证战斗中可以随时更换炮位。设置大量烟雾点,对地面目标进行大量的伪装,并在高处设置了防空哨,现敌人飞机就鸣枪警告。对鬼子留下的野战电话线路,加双线并重新进行深埋。

    第六、对前来侦查的敌机利用高射炮坚决给以打击,进而使无法获得我方的兵力分布情况,以及阵地配置情况。

    第七、在环形阵地前布置大量雷场,对日军可能冲锋的路线上布置大量爆炸物,扫清了所有火力点、阵地射界以内的树木、房屋、土堆等日队进攻时可能用到的屏避,保证日军一但冲峰就成射界以内的移动靶子,对所有的地段测定了标尺,设定了射击距离和时间,保证开炮以后,命中目标,尽最在努力减少开战时可能生的重新校射。

    第八、城里以民居为依托设置了大量的街垒工事、暗堡、以及墙上、房上,各式各样的火力点,保证一旦前沿阵地失守,还能和日军开展有规模的巷战。

    六月二十五日陶平简直就恨不得自已有分身术,根本就不知道今天正是他的好日子,马不停蹄的忙了一整天,不停的指导明、暗火力点,陷井、侧打、倒打的配置。

    好在这些原**老兵都是百战余生之徒,一点就通,倒也能很快进入了状态。在源源不断加入的民工帮助下,土工作业进展的很快。

    在下午五点钟,我们的陶同学接到张海龙指导员的通知,说明天上级给连队配的指导员和作战参谋就能到达了,现在可以检阅新兵了。

    “老张,你真是我的太上老君,撒豆成兵。”

    这是陶平在视查招来新兵时,对张海龙指导员说的第一名话。

    其实,张海龙指导员做为作为一名政工人员是非常出色的,不然也不能干到**桐县地下县委书记位置。他十六岁就参加党的地下工作,至今已有八年整。

    做为桐县的老地下党,张海龙对桐县的各项情况把握还是很到位的,只两天的时间,在他及他远程呼唤而来的当地八百多名游击队员动员下,十里八乡青年就都赶来参加八路军的,总人数竟达到惊人三千人,这其中甚至还有近一百多名先前被日军打散了的国民党残兵,没办法,整个武汉地区都是一个大战场,到处都是敌人,想活下去唯一的办法的是抱团抗敌,最起码到了部队还有一口热饭吃。

    看着高兴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