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川中盐都 (第2/3页)
双重压榨之下。盐商们嘴上不说。可心里却都巴望着革命军快点杀来。解民于倒悬。救商于水火。据说共和军保护商人、扶持实业。若是让他们来主持局面。怎么说也比叫杂牌队伍捡了便宜好些。
盐商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成都光复地消息。紧接着又传来了赵尔巽反正地消息。连四川总督都投降了革命军。富顺地驻军又有什么底气顽抗到底?
盐商们奔走于内。共和军南进先遣队书信劝降于外。再加上正在兼程南下地共和军第一师地军事压力。于是不过几天工夫。富顺清军大部剪了辫子。就地易帜。也宣布投身革命阵营了。只有少数云南、贵州援军死硬到底。剪辫当天起哄哗变。在街市上抄掠一番之后满载而归。卷着龙旗向南边撤了。不过他们已逃不回去了。贵州现在是共进会地天下。这些哗变部队要么被消灭。要么落草。
富顺易帜当天。荣县也宣布易帜。两县推举代表。北上联系共和军南征先遣队。数日之后。铁血共和旗就飘扬在了富顺城头。作为先遣队司令。第一师师长柏文蔚以极高地效率完成了清军反正部队地收编和整顿。待局势完全得到控制之后。他才不紧不慢地向成都地总司令拍了一封电报。宣告川南底定。
接到电报的当天,赵北就决定亲自南下一趟,视察富顺,安抚百姓,于是便有了此次南巡之行。
赵北率领特战营与警卫营,在一个步兵团的护送下由岷江乘船而下,直达长江,再顺江东进宜宾、纳溪州上岸,稍事休整后船队沿沱江逆流而上,直达富顺官运局码头,那艘四川总督的座船就是赵北带来的过这不是他本人的主意,而是蓝天蔚的意思,就是想借着这艘船告诉富顺绅民朝已经完蛋了,大家可以安心的做共和的良民了。
在船工们的努力下,那艘座船靠上了码头,鞭炮声这才“噼里啪啦”响了起来柏文蔚的引导下,一群士绅代表穿戴整齐的走上前去,迎接那位威名赫赫的
令,一群苦力也扛着从官运局搬来的大红地毯赶上,细铺好。
座船的跳板架上了岸,码头上负责维持秩序的一名军官高喊一声:“立正!敬礼!”
“哗!哗!”
士兵们举枪敬礼目光投向座船,就连那些仍在呵斥百姓的士兵和衙役也纷纷扭过头去座船张望。
几名腰挂短枪的卫兵鱼贯走上跳板,几步跨上岸大红地毯边分列左右,虎目如炬面向外警戒,与此同时,座船上的那挺机关枪也缓缓移动着枪口,隐隐指向生骚动的人群。片刻之后,一名中等身材的少壮军官走上了跳板,面带微笑,带着几名参谋走向码头,后头还跟着几位长衫小帽打扮的人。
士绅们急忙迎去,脱帽鞠躬,一人小声说道:“富顺阖县百姓拜见总司令。总司令万金之躯,不辞奔波劳顿,远赴本埠安抚黎民,实乃官员楷模,黎民救星。”这些说辞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就连这鞠躬礼也是练了一晚上的。
不待他说完,却见站在一的柏文蔚咳嗽一声,走上一步,向那刚刚走下跳板的少壮军官敬礼:“职部柏文蔚,见过参谋长!”
参谋长?不是:司令?在场一众士绅无不面面相觑,小心翼翼抬起头望去,却见那少壮军官正在举手敬礼。
柏文蔚放下手,问道:“总司令呢?”
那少壮军官面带微笑的扫了眼人,说道:“总司令在下游就上了岸,现在只怕就在富顺城里转悠呢。”
众人恍然,又听柏文蔚道:“诸位,这位是我共和军总参谋长蓝长官,为了光复中华,驱逐鞑虏,他也是劳苦功高的。”
一绅士急忙鞠躬行礼,蓝天蔚却说道:“柏师长,这‘驱逐鞑虏’四个字以后就不要说了吧,现在是五族共和,你这话有些过时了,不利于团结啊,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想在这上头打主意呢,咱们不能落人口实啊。”
顿了顿,向众人抱拳作揖:“鄙人蓝天蔚,与总司令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