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5章 投机客(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5章 投机客(上) (第2/3页)

这邹廷弼出身塾师家庭,家境贫寒,少年时便到上海当铁号学徒,当时上海已开埠,洋商聚集,邹廷弼见此情状,埋苦学洋话,多年寒暑,到底修得正果,在一家洋行做了小买办,从此飞黄腾达,后来离开洋人单干,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如今名下产业众多,涉足钢铁、粮油、建筑、药材、典当、棉织、丝织诸多行业,虽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但也算得上商界奇才,庚子之后,清廷推行“新政”,邹廷弼托人走关系,最终与庆亲王奕劻搭上了线,有了这把皇家保护伞,邹廷弼的事业更是如日中天,不仅开了新的丝厂,还在两年前办了家银行,名为“信诚商业储蓄银行”,通过奕劻儿子商部尚书载振的关系,这家私人银行甚至取得了行纸币的特权。

    由于靠山硬,信诚银行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谁知好景不长,“戊申革命”一起,熊都督举旗号令安徽,赵司令挥师席卷湖广,各地革命党纷起响应,一时规模浩大,银行储户担心战火波及江苏,于是纷纷提款,信诚银行本就是邹廷弼筹集企业资金的地方,流动资金匮乏,赶上这种挤兑狂潮,一时应付不过来,眼看着就要倒闭,邹廷弼只好四处借贷,好不容易勉强应付过去,但谁知袁世凯又反了,北洋军奉命讨伐两江总督,战火蔓延到江苏,社会动荡,结果挤兑的储户越来越多,信诚银行再也撑不住了,邹廷弼的靠山奕劻也眼看自身难保,没人肯再向他借贷,时局又动荡不宁,连工厂也抵押不出去,摆在邹廷弼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找个新的靠山,要么倒闭破产,一蹶不振。

    现在的局势很清楚,北方是袁世凯号令天下,南方则是共和军声势浩大,邹廷弼的选择几乎只有这两个方向,要么投奔袁世凯,要么投奔赵北,他仔细的琢磨了一下:袁世凯威风凛凛,可是财大气粗,未必看得上他那家小银行,反观共和军方面,虽然是新生力量,但生机勃勃,一派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所欠缺的似乎就是有实力的工商业者的鼎立支持,这么一琢磨,邹廷弼就跑到武昌了,先拜见黎元洪,再通过黎元洪搭上赵北的线,看看能不能找个救星,今日他提议游黄鹤楼,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拜会总司令。

    当然,袁世凯那边也得派人去探探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