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第2/3页)
打胜仗!
除此之外,**士兵中很多人这边放下锄头,那边就被强征入伍,直接从老实巴交的农民变成了扛枪打仗的军人,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他们很难适应残酷血腥的战场。
逃兵,溃败似乎也就在所难免了。
只是,李长青手下只有这点人,让他们接受全面军事训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李长青所以决定使用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简单的办法。
长途行军!尤其是在崎岖的山路上的急行军,这完全是对一支军队意志的艰巨考验。
李长青曾经接受过这样的训练,对着这点有着深刻的感悟。
既然没有时间将这些士兵打造成为精兵,但完全可以将他们打造成意志坚定的铁血雄兵。
这就是李长青现在的想法。这点是有事实根据的,而且非常可行的。
红军成立之初,武器缺乏,战士大都是放下锄头的农民,但就凭借着这样的实力,却还是能够一次次打败**的重兵包围,他们所依靠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中,他们的双腿完全不输给车轮,经常一天一夜的时间,奔袭数百公里,并且在经历了长途行军之后,马上投入战斗,那些军人体能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能够击败大批装备精良的敌人!
而正是通过一次次长途奔袭,锻炼出胜似钢铁般的意志,才使得他们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当然,想让这群士气低落的士兵,培养出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李长青的目标就是将手下的士兵,培养成‘打不烂,拖不跨’的队伍,就像是狗皮膏药一般,只要沾上,撕下来就是一层皮。
山间小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很多时候根本无处下脚。总之一句话,无比艰难。
再加上,这些**士兵体力不足,仅仅前行了十多公里,队伍便出现了掉队现象。
李长青不得不一次次,出现在队尾,将掉队的士兵踹回队伍。
“你们就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瞧瞧你们自己那副熊样?才走了多远,就这样一幅要死不活的样子!你们他娘的以后和老子提‘报仇’,就你们这群孬种,这群软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