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说服开始 (第2/3页)
朝议此事的时候,也必须得有人站出来唱反调才行。这并不是什么不应该的事情,而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即便是争辩的理由再怎么不对头,即便是站出来唱反调的人自己也明白自己说的并不在理,但是还是会有人站出来这么说。但是大势不可逆,即便是有人站出来唱反调了,也不可能会被通过了。
毕竟,如今并不是一个昏君当道的时代。李彩凤身为太后,执掌大权,或许让一个女子如此,的确是让很多朝中的大臣心有不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李彩凤且不论她的身份如何,但是她在治国这方面的才能,还是有些的,最起码比之这之前的大明几代帝王都要好多了。
当然,若是实际论起来,李彩凤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说她平庸也是毫不为过。但是平庸着有所作为,和有才能却毫不作为,却又是两个极端了。她不懂的可以交给张居正去办,她懂得可以自己下旨意。不过最重要的是,李彩凤无论做什么,全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那就是她绝对不会允许大明朝乱起来。这不仅仅是要对先祖有个交代,更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代,为了她的儿子朱翊钧在亲政之后,就算是没有一个强盛的帝国,但是也必须是一个安定的帝国才行。
只要李彩凤能够一直遵循这一点,那么张凡就敢肯定,她是绝对会放过这两万人的性命的。所以,张凡才会如此肯定地对方振乾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只要他们肯投降,那就能保证永宁府里的那两万人的安全。
所以,现在张凡写着这么一道赦令,即便是谎言,但是他却是毫无负担的。
当然,张凡并不会为了这件事情将自己也搭进去了。虽然是谎言,但是他却不可能将谎话也写上去,说是保证他们投降之后的绝对安全之类的文字,绝对是不可能出现在张凡手下的这道赦令上的。为什么?这可是把柄啊,货真价实,能够置他于死地的把柄。
这道赦令,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将来总是会公开,让外人知道的。而一旦张凡写了那种东西上去,到时候已公开,这道赦令就成为了其他人弹劾他的有力证据。只要弹劾他王子决断,代行天子之意,绝对是能够让他脑袋搬家的。
但是,却也不能够写的太过实在是了。毕竟,这道赦令也是要拿给永宁府的那些人去看的。那些人虽然并非汉人,而且这里的各个部族对于汉人也着实没什么好感,恐怕是不回去学汉人的东西。或许识文断字倒还是做得到,但是太过深奥的东西,却是未必能够看得明白。但是,这种事情,谁又敢保证!要知道,现在永宁府中的那些人,可是有两万之众,万一当中有什么人还当真是读过书,能看得明白的话,岂不是要露馅了。这么一来,这一番动作岂不都是白费了,还得要再起战乱。
所以,张凡的这道赦令,也不能写的太过实在了,须得委婉一些。总之,不能够让其他人在这上面抓住他的把柄,将来弹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