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京城初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章 京城初见 (第2/3页)

同乡,而奏劾又是恩师报的,所以他以为胡应嘉是手恩师只是,增添了对恩师的不满和怨恨。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先皇驾崩。当时恩师与我共同起草先皇的遗诏,改正那时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不少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也都恢复官职。只是,这时出了些问题。当时恩师与我拟诏并没有告知高拱,结果诏一下,却是惹了高拱和郭朴。高拱以自己是新帝肺腑之臣,却是对于遗诏浑然不知,对恩师他怨恨更深。当今皇登基,恩师以硕德元老任居首辅之为,引我入阁。高拱心不能平,在政事、军事、大臣去留面一直与恩师唱反调。至隆庆元年正月,胡应嘉被贬,群臣认为是高拱所谓,群起攻之,更有人将他比作蔡京,高拱愤然请恩师你只责杖奏劾者,恩师不应,有被迫球退,圣不允。恩师只得拟旨挽留,却不谴责言官。至此,高拱数度与恩师作对,却都大败而回,到后来形式愈演愈烈,三域内弹劾高拱的奏章多大三十余,遂称病乞休,圣准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大学士衔回乡养疾,遣行人护送。”

    张凡听着张居正地诉说,看来这高拱着实不怎么会做官,竟然变成众矢之的。但是他还是不明白张居正说这些的原因:“那么大人,您的意思是……”

    “本官曾经是高拱的知己,深知其人也是为了这大明朝着想。”张居正颇有无奈地说道,“只是恩师自从成为斗倒了严嵩的功臣,却是不像以前那般隐忍了。”

    张凡这下算是听明白了,张居正定是对于自己的恩师有了看法,只是碍于身份不能提出。

    “本官看了你乡试时的文章,很是欣赏。”张居正说道,“这大明朝看似平安无事,其实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境地,正是需要改革啊!”

    张凡随即想到,自己在考试的时候,文中暗暗提到了改革的想法,因为怕被某些人攻击,写的十分隐晦,而张居正却看了出来。只是:“大人,晚生确实有这个想法,只是,这改革之事还得从长计议。自古以来,改革之事都能为国家带来好处,可那改革之人多是不得善终。”

    “这个本官也想到过。”张居正微微叹道,“本官倒也不是惧怕这些,只是怕若是身死,这事情可就真正耽搁了下来。”

    “这件事还得慢慢考虑,须得想到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让改革之事顺利进行,又不能让其他人挑出什么毛病。”张凡说道。

    “改革的实行可以放下,可是这计划本官早已提日程。”张居正说道,“本官原来打算让你进国子监进学,凭你的本事,四年之后定能得朝廷大用。只是这计划要提前了。”

    “哦?大人的意思是……”张凡还不清楚张居正的真正意思。

    “我让你现在进国子监,算是临时进学,四个月之后,参加会试。”张居正说道。

    张凡听到他的安排,心中反而有些喜欢:“如此一来,茹雪那边……不,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你家中除了你和令堂还有什么人吗?”张居正说完了正事,开始和张凡聊起别的来。

    “家中除了我和家母并没有其他的人。”张凡说道,“不过晚生已经定了亲了。”

    “哦?是哪家的千金?”张居正问道。

    “是那定边巡司陈文川的大女儿,陈茹雪。”张凡如是答道。

    “陈文川我知道,那年我还见过他,他倒也是个有能耐的人。”张居正说道,“这样也好,定了亲也能安定些。”

    张凡听了他的话,心中也很高兴。

    “今日你先回去好好休息,明日整理一下。”张居正说道,“后天我会让人去找你,引你去国子监,还有些手续要办。”

    “谢大人关心。”张凡感谢道。

    “不必多谢。那些事情你也不必太往心里去,先干好眼前的事情。”张居正摇了摇手,说道,“有什么生活的困难就去找李管家,他多少能帮着点。我下午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不打搅大人,晚生这就告辞了。”张凡说道。

    “嗯,去。”张居正答复道。

    张凡离开了张居正的家,回到家中,赵氏已经将房间都收拾的井井有条。张凡和母亲说了会话,就到自己房间中休息去了。这一路颠簸而来,张凡从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这一睡就是好几个时辰。等他醒来,已是华灯初,赵氏也将晚饭准备好了。

    吃完了晚饭,张凡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