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一十四章 各国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两百一十四章 各国发展 (第2/3页)

友。当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后,其扩张势头受挫,英国便不再考虑俄国为全世界的头号敌人。在1904年英法协约完成以后,英俄接近与谅解便势在必行了,于是在1907年英国与俄国达成了在bō斯和阿富汗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至此,英国已经与法国和俄国解决了全部殖民冲突,而把国家力量全部聚焦在对德关系上来了。

    十九世纪后半叶,拜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这两位欧洲领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所赐,权力政治和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成为各国挖角决策者所普遍接受的观念。基于保守传统、自我节制与内外均衡的正统主义原则变得很不重要,而这种原则正是保卫欧洲和平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下去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和市场的扩张,国家的管理深度和镇压力量进一步加强,一旦那些保守国家不再需要彼此支持来对付国内外的形形sèsè的**运动,那么它们在外交上就可以自行其事,互相拆台。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法德矛盾,但决定性因素确是俄国、德国和奥匈三个君主**国家的分裂,而英国的态度转变,则成了压垮欧洲均势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九世纪也是民族主义cháo流jīdàng的世纪。一战爆发前,俄国在东欧和巴尔干大肆宣扬泛斯拉夫主义,而德国则针锋相对地推行泛德意志主义。奥匈帝国这个多民族帝国一方面在泛斯拉夫主义的làngcháo中摇摇yù坠,一方面则指望德国能够站在泛德意志主义的立场上拉自己一把。法国出于国家荣耀和民族统一,念念不忘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出于同样的原因,决不肯放弃。俄国嫉妒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德国则害怕俄国巨大的潜力。德国觊觎英国的世界霸权,羡慕英国的公海舰队,英国则视德国模仿英国建立公海舰队为推翻大英帝国的明白无误的证据。每一个国家都患上了自恋症,对本国的天然权利喋喋不休,对他国的意图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

    十九世纪还是所谓的民意至上的民主时代,公众的情绪和报纸的社论成为政fǔ制定政策的圭臬。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德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帝国主义分子”。英法两国皆为所谓的民主代议制国家,视回应民意为理所当然。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因为这几个**国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续完全靠对外强势扩张来维持,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外交政策上来,而且根本不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国际关系,总是把外交斗争看作是体育比赛,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总以为国际危机达到顶点就是金光闪闪的奖杯和数不清的荣耀。这种情绪感染了各大国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偶尔爆发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