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胜 (第3/3页)
如果说甘罗十二岁拜相靠的是能力,桑弘羊十四岁管理一国之财政凭的是本事,七岁骆宾王吟诗咏鹅凭的是悟性,那么罗凯能够十三岁成为一省之总督靠得是什么呢?
联系到这次的大胜仗,一圈圈的光环开始往罗凯的头上套去。他的大名开始被民众所熟知。
而定海号在有心人的宣传下,这艘排水量过一万三千的庞然大物,世界第一等铁甲舰的威名更是立刻被世人所传唱。
说书人甚至还把定海号和法国舰队战斗的假想编成了吕布战三英的段子说了出来,一度被人们在茶前饭后所津津乐道。
随着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随着不可一世的法国舰队的失利,法国舰队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大清朝的民众们忽然现法国舰队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不可战胜。于是,清廷面临的压力陡增,这个压力不仅来自内部的主战派,还来自于民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清廷在民意的压力下不得不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助福建。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也就是说,现在的北洋水师只是在组建之中,很多军舰都还没采购完毕。事实上,此时的北洋水师除了定远和镇远两艘中央装甲堡铁甲舰外,就只有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勇、扬威二舰了,其余的就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不足以向外人道哉。是以北洋水师的援军就只能是定远、镇远、勇、扬威四舰。
而南洋大臣则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四舰于南洋水师基地也就是自家基地上海,然后一道支援福建抗法。
哪知南、北洋军舰在上海会合后没有立时出征,原因是“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南洋各舰又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临阵磨枪、临渴掘井的笑话再次重演,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
9月4号,朝鲜爆重大事件,倭国借清法战争之良机,趁清廷无力顾及朝鲜之时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进行政变,囚禁朝鲜国王。
这一事件使得大清朝在朝鲜的利益大受其害。于是清廷顺理成章的有了借口。“倭国不可不防,铁甲舰不可不备”,当初买铁甲舰不就是为了对付倭国吗?欺软怕硬的特长被清廷挥的淋漓尽致。
也许是为了保存实力,也许是爱惜羽翼,也许真的是为稳定朝鲜局势,在上海的定远和镇远两铁甲舰被急令赶赴朝鲜,帮助已经官拜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袁世凯维护大清在朝鲜的利益。
没错,此时的袁世凯被朝鲜总兵吴长庆“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提拔重用”后,依靠军功已然官拜朝鲜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