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 逃离 (第3/3页)
晚了大半个时辰才追到公共租界外。
清兵到了公共租界,却是被英军以护公共租界的法律与秩序中立为由,挡在了公共租界之外。
涉及到洋人,带队的把总无法,不过死了那么多在职兵丁,其中甚至包括了赵总兵的侄子,可能草草了事,是以他只好一面和洋人僵持在原地一面派人联系总兵大人。
其实说来这种国中之国的尴尬情境也是清廷一手促成的,自食其果不外如此。
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借着保护各国公民的名义,英美开始出兵上海。大清朝此时正为小刀会的起义头痛,见英美出兵,于是顺水推舟,以出卖上海海关和租界主权,换取它们的支持。
就这样大清就失去了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上海租界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
就在抓捕罗凯的兵丁守在公共租界边界焦急等候时,上海道台,松江知府和江苏巡抚已经先后从赵总兵处得知上海生了大事,一队近五十人的募兵被叛党几乎成建制的消灭。
当下几人又惊又怒,惊得是不知此次事件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怒的是这些叛党也太无法无天了,竟然敢杀害官兵。
在几位大人记忆中,这种成建制的消灭官兵的事情只有在类似太平天国起义、小刀会起义等大乱之初才会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不搞起义却杀害朝廷官兵,那不是找死吗,天下之大何处去得?
就在几位自诩高瞻远瞩的大人们在猜测这件事情是不是什么大暴动的前奏之时,又一则消息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叛党竟然躲进了公共租界里!
“难道这件事情背后有洋人的影子在里面?”
几乎同时的,几人想到了法国。
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中法在越南已经全面开战。法国在越南屯兵一万六千人,如今正和四十个营的桂军和滇军打得不可开交。保不准法国人不会进行什么嫁祸栽赃的阴谋。
不过在一番调查之后,很快的,几位大人得知行凶者非国人无疑。
一番推托之后,官大一级压死人,最后职轻位卑的上海道台不得不接下这个脏活累活,亲自跑一趟公共租界,和上海工部局对话,要求其协助捉拿叛党。
不想站出来替叛党说话的不是意想之中的法国人,而是近几年来和大清关系不错的德国人,而且还是德国在工部局的董事亲自出面。
在规模最大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由董事会领导,187o年以后一般有九名董事。董事不薪水。他们通过互选,产生总董。英国人始终占据大多数席位。美国人通常占据1-2个席位。
德国人在上海的经济实力仅次于英美两国,尤其在制药、印染行业占有优势。公共租界内有德侨近千人。从1873年起,在工部局董事会中都会为德国人保留一个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