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此战必胜 (第3/3页)
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以撤换大批疆吏廷臣掩饰败绩。全面改组军机处,恭亲王奕等被黜退,以礼亲王世铎代之。贝勒(后为庆亲王)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醇亲王奕譞即光绪帝生父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
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
福禄诺交给李鸿章一份节略,通告法国已派巴德诺为全权公使来华会议详细条款,并单方面规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鸿章没有肯定同意这个规定,又没有明确反对,亦未上报清朝中央政府。
随着西南局势的逐步恶化,法国人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刚刚在天津签完又一分丧权辱国的合约的李鸿章甚至在心中疑虑清法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演变成另一个鸦片战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为一品总督,智谋又不在自己之下,既然罗凯提到了西南的局势,那是不是就代表罗凯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罗大人,对于接下来的形式不知你有何高见。”
李鸿章眉头皱成一个川字,疑问道。
“面对饥饿的豺狼,要么打痛他令其知难而退,要么就是被其吃掉,除此之外别无它选。中堂大人,山西之战后,你我心中应该明白,清法之战已经到了不得不战的地步。法国侵略者这只饿狼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只有打痛了他才能令其乖乖的夹起尾巴撤出大清领土。”
罗凯先点明事实,清法之战不可避免。
“罗大人,话虽如此,但法国已经在越南屯兵万余,磨刀霍霍,且法军船坚炮利,轻启战端只怕对我大清不利。”
对于罗凯的观点不置可否,年龄是罗凯数倍的李鸿章如何不明白中法战争到了一触即的地步。
不过李鸿章乃是洋务运动的起者之一,越是对洋人了解,就越是知道洋人的厉害,也就越对于战争毫无底气。清末时期,李鸿章一直是慈禧太后“息事宁人”态度的代言人。
相比于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战争,李鸿章更偏向于在谈判桌上或通过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
“中堂大人,您太过悲观了,论陆战我大清边境有数十万骁勇善战的热血战士,在数量上完全压倒了法军。论海战我大清有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定、镇二舰之雄壮威武更非法舰相比,此次战则必胜。”
罗凯的声音铿锵有力,此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