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议论 (第2/3页)
来不战而惧之的道理。
在李鸿章的席幕僚张佩纶的劝说下,李鸿章也开始意动。不过李鸿章并没有把战胜倭国的希望完全放到“勇”号和“扬威”号这两艘撞击巡洋舰上。
在订购定、镇两艘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一等中央铁甲堡式铁甲舰前,李鸿章一直是“蚊子船”的拥护者,在其看来北洋水师装备的几艘蚊子船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19世纪中后期,大口径火炮是最具威势的兵器。在海洋上,它的搭载平台就是大型铁甲舰,而陆地上,则是坚固的炮台工事。但结果,铁甲舰和炮台展成了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
相对于铁甲舰,炮台上黑洞洞的巨炮阴森可怖,而炮台由于是固定的建筑,万一铁甲舰不进入自己的防守范围,而是另僻蹊径,暗渡陈仓,炮台就成为虚设。
为解决这一对矛盾,世界各国的陆海军界都绞尽脑汁,结果往往落入无限增大火炮口径、威力的俗套。而同样是由伦道尔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武器——水炮台,即水上的炮台,清朝人称之为蚊子船,开始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蚊子船外形看上去是艘船,实则并不作为军舰来使用,搭载巨炮的小船只不过是大炮的安装平台而已。水炮台和同样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铁甲舰相比,造价上可谓天壤之别,但装载的火炮所具有的威力却并无太大不同,属于低成本、极具性价比的火炮搭载平台。
蚊子船虽然不能到大海上与铁甲舰争雄,但是它搭载的火炮同样可以给铁甲舰以巨大的威慑,近海防御时占有优势。而相对于耗费大量土木人工,经年累月构筑起来的陆地炮台,水炮台在价格低廉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这种炮台是可以移动的。
这种活动平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量布置到需要加强的濒海地域,“驻扼口隘其力能拒甲舰”,短时间内即能构成一个海上的炮台群。
蚊子船虽然有不能远行的毛病,但是台海岛离大清的福建省最近处仅仅只有一百三十公里的距离,蚊子船完全有能力开到台海岛助其巩固海防。
有撞击巡洋舰和蚊子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