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荷兰之旅 第一百三十七章 翻越艾尔斯山? (第2/3页)
冷静,毕竟对于中国足球来说,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但现在实实在在的比分摆在了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怎能不兴奋。
“这个,这个,你可以回答我。为什么这个点球是刘来罚吗?好象我规定的第一罚球手是温暖和杨楠影吧!”
旁边的中方助教很理智的,或者是很世故的把这个问题推卸掉了――“这个,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老实人,坐在里皮旁边地意大利籍助教忠实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好象您的那个规定对这帮从荷兰归来的球员不太管用,他们内部好象象个松散的帮派,而那个刘就是老大。”
里皮很有深意地看了看场上那些还在互相庆祝的球员,依然看上去很精神的双眼眨动了俩下。
澳大利亚好象对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也许他们认为世界排名比不上的日本地中国队即使先进球也难以对整场比赛起到什么作用。也许他们相信中国队先进一球之后,他们可以打进中国队四到五个球,再次开球的他们并没有着急的摆出反攻,而是把球在后场倒了几下脚之后,慢慢的组织起了他们习惯的进攻。
他们的中场发动机科维尔刚刚带球通过中线,李钢和郑聪就已经堵上去了。这招估计还是里皮从06世界杯决赛法国对意大利地比赛中体验到的。如果澳大利亚队真的是那种彻底的传统英式打法的话,这招还很难奏效,但偏偏澳大利亚队有一个技术细腻的中场组织者科维尔,这种强力的堵截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果然科维尔遭遇到了困难,连续几个动作没有得到太好的机会之后,他选择了传球,把球敲给了后面插上的卡希尔,力求通过这种配合拉开李钢和郑聪之间双人配合,之后发挥他地技术优势。
只不过这种想法在这第一次实现上,遇到了一定地困难。那就是低估了卡希尔的进攻**。跑动开地科维尔带走了李钢这个跑不死的防守悍将,但卡希尔并没有选择传球。而是直接选择硬悍郑聪。当初霍顿把还在乙级联赛踢球的郑聪选择进了那届国奥队,并委以主力右后卫的位置被认为是霍顿做出的几个为数不多的超英明决定之一。
全面的郑聪在防守上当然不会服软,也不会怕。本来里皮的安排是当科维尔传球之后,也就是李钢和郑聪这对组合拆开之后,季予和陈寒枫要快速回防,或者是孙阳和孙圆上前组成新的组合对澳大利亚的队员进行再次的双人堵截。
不过这种方式对卡希尔这个类型的硬汉并不是太好使,没等第二个人到位,卡希尔和郑聪之间的第一次较量已经开始了。
卡希尔选择的过人方式很简单,就是直接把球往前一拨,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体强行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能够被德甲的汉堡队邀请过去试训,郑聪当然不会是个善茬,只不过他在和卡希尔一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个“肉搏”的过程,郑聪就被卡希尔甩到了身后。
只不过当卡希尔面带笑容准备拿球继续开始自己的进球旅程时,一条腿伸出来了,这条突然伸出来的腿直接把卡希尔准备够到的球直接铲飞了。
面带笑容的我从地上站起来了,一脸“yin笑”的看着卡希尔,虽然我的位置是盯人中卫,不过不代表我就不会为那些突发事件负责,打了很长时间拖后的我,现在已经磨练出了一种随时充当“救火队员”的觉悟了。
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把卡希尔笑毛了地场面,看着他一脸疑惑的摇头而去。我就知道我的笑容又让他对我的一些取向问题产生疑惑了。
……………………………………………………………………………
里皮可能是照搬过来的这套防守战术果然让澳大利亚好好的喝了一壶,中场的组织进攻受到了很大影响,里皮给郑聪和李钢下地命令很简单,如果是澳大利亚中场打配合把俩个人扯开了的话,那李钢和郑聪只需中靠近科维尔地那个人不求一次性的防守科维尔成功,只要能拖着,拖到了前面的边前卫或者后面的边后卫上去之后再展开二人逼抢。这次防守就几乎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种防守办法基本上冻结住了澳大利亚队的中场组织者科维尔,他们现在的进攻方式除了在后面开大脚找前面的前锋之外。就只剩下把球敲给卡希尔,让卡希尔在后排插上进攻,不过卡希尔也许是今天地状态不好,也许是杜猛的表现太抢眼了,抑或是我的表现出色了。卡希尔带球插上之后唯一的下场就是在我这碰壁。按理说,以杜猛的实力想在控制住阿罗依西的基础上,再队维度卡进行补防。基本上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偏偏拿球进攻的卡希尔本身就不是特别传球做配合,而我每次地防守又使他想在受挫之后传球变的很不现实,一时之间,澳大利亚队进攻可以说出了很大的问题。
澳大利亚队的主教练阿诺德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唯一的下场就是澳大利亚等着我们再次把领先优势扩大,毕竟象对日本那种最后10分钟连入三球的场面不是每次对亚洲球队都会出现,如果进攻这个问题他无法解决地话。可以想象澳大利亚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阿诺德走到了场边,开始对澳大利亚的一些队员嚷嚷着做出一些指示。虽然《灌蓝高手》里樱木花道去偷听陵南布置战术显得很滑稽,但其实在足球场上根本没那么多顾及,主教练做出什么新的安排,一轮进攻就能看出来。再说阿诺德无论是在名声上,还是在本身的水平上都很难和希丁克相提并论。他能想出什么好招来还不一定呢。
变了,澳大利亚队确实变了,而且这一变化,让人感到很棘手,或者说很难办。阿诺德能接替希丁克任主教练确实有俩把刷子。
他让科维尔拉到了他最擅长的左路,而把埃莫顿拽回了中场,这样一来,如果郑聪跟着科维尔一样去左路的话,那么作为后腰,郑聪本身在进攻上就将会受到多大影响。另外一个变化则是卡希尔。他开始传球了。他开始配合了!
作为进攻型中场,在评价一个球员的进攻能力上如果光是看他进了多少球。这样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会出错的。
当科维尔再次把郑聪吸引到我们地右路之后,他把球传给了中路插上了卡希尔。卡希尔简直是并没有废太多地时间和精力便通过了他的前队友李钢地防守。
看着带球直奔我而来的卡希尔,我的脑海里确实闪过一丝念头,刚才阿诺德的临场布置中是否有让卡希尔传球的指示。但这丝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一种本能的反应让我直接放弃了维度卡,转而扑向了卡希尔,在我看来,把卡希尔这种球员直接放任到禁区前沿远射,那实在是太危险了。
卡希尔的脚动了,危险!他传球了,糟糕!
什么事情都是发生了之后才明白自己错的有多严重,卡希尔没有选择和我硬抗,他也没有选择直接远射,而是一个很轻巧的传球,把球传给了在已经跑出空位的维度卡,当家前锋当然不会浪费这种机会,珍珠鸡再牛,除非他变身成蜘蛛侠才有可能扑出去。
上半场比赛进行到第21分钟,大屏幕上的比分变成了“1:1”。
里皮也坐不住了,谁都没想到澳大利亚的第一次变阵就直接出了效果,直接把比分变成了平局。里皮在场边不停的指示着,这次到不怕让澳大利亚人听过去,因为扯着脖子冲着场内大喊的是里皮身边地意大利语翻译。要是澳大利亚队的队员能够听懂那么“深奥”的中文普通话的话………………那我只能说他学习太好了!
我们的变阵也是随之而来,当然想要把某一方面改变的强一些,就必须牺牲掉一些东西,这回牺牲掉的是右边后卫孙阳地助攻能力。按着里皮的最新指示,孙阳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右路对科维尔地防守上,而郑聪则是在后场的中间和右边游荡,当孙阳拖住科维尔的时候。再过去进行包夹,再加上孙阳本身的防守能力也比较强悍。单人单抗科维尔一段时间理论上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样就保证了在中场中路对澳大利亚队习惯插上进攻的卡西尔和埃莫顿的防守。
20多分钟地比赛唯一的感觉就是澳大利亚队很有一些特点,当一个人被掐死之后,总会有另外一个人冒出来。这次冒出来的是维度卡,科维尔被限制在了左路之后,反而便宜了维度卡,卡希尔和埃莫顿现在是能突则突。不能突就找机会把球塞给前面的维度卡,让他来单挑我,一时之间我和维度卡成了场上最为繁忙,最为抢眼的俩个人。
……………………………………………………………………………
科威尔在左路把孙阳晃开了一个身位之后,直接把球开向了禁区,在这里等着有等着出击的“珍珠鸡”,与等着头球射门的维度卡和阿罗依西,还有等着解围的我和杜猛。我早已不陌生和身体强壮地硬汉球员做这种“肉搏对抗”了。有一段时间我还迷上了这种身体对抗,巴不得希望每次进攻都是以这种方式做个终结。
在这种突然的传球中,卡位已经变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双方的球员都在边跑着边判断着第一落点,边想着己方的俩个人甚至三个人应该怎样来一个配合。
看着球按着想象中的曲线在那飞着,科维尔这个传球地落点应该是个“珍珠鸡”选择出击时最难受的点。出也不是,不出也不是。
为守门员服务是我们中卫应该做的一声事情。大喊一声“我的”之后,我和维度卡同时起跳了。弹跳力上面的保证让我提前把这个球顶出了底线,但相对力量上的没保证却让我被维度卡直接放翻在了地上,好大的块头,好强的力量。
在地上装模做样的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