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风云际会 第二十章 巡航导弹 (第3/3页)
公里的范围内,5o%落在6公里的范围内。但是冯-布劳恩在观察后就觉得这个系统的精度有很大的缺陷,精度好是按固定的天气情况来计算的,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于是冯-布劳恩便将用在a-4上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安装了进去。由于原装fi-1o3的制导系统是靠压缩空气驱动的,而新的制导系统是靠电池驱动的,所以,原本被压缩空气占据的巨大空间节省了下来,于是,无线电测向仪的核心便被塞了进去,可是所有的设备都塞进去依然还有剩余空间,fiese1er公司的人便在那里填充了更多的炸药,这样fi-1o3的载弹量就达到了9ookg多一点。随后的次射试验命中精度便达到了1oo米以内,让fiese1er公司的人直喊自己是在做梦。
可是,精度提升上来了,但是成本也同样上来了,原本只要大约7ooo马克就能生产一枚的fi-1o3翻了一倍,达到了15ooo马克,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增加的被动无线电搜索制导系统的附属设备造成的,尽管冯-布劳恩也参与了计算机项目,也早将制导系统里那昂贵的继电器换成了电子管,但是价钱依然很贵。唯一的好处就是制造工时降低了。
最后还有改进后的脉冲动机,虽然还在测试,但是预测性能要比原来的更好,功率更大,尤其是价格方面,价格下降的相当多,这是因为冯-布劳恩提议在动机燃烧室内涂上在a-x也就是v-3导弹用的蚀壁材料来代替稀金,降低成本,虽然寿命从平均15个小时降低到只有1小时左右,但是fi-1o3本身射程就不过5oo公里,飞行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完全够用。而且,预计新的引擎可以使fi-1o3提到7oo公里以上。另外还有一种冲压/脉冲式复合动机也被提上了日程表,而这个新的动机可以使fi-1o3打到8oo公里甚至更高的时。
尽管1oooo马克对于空军那动不动就数万一架的战斗机来说实在是太便宜了,而且就性价比来说实在是太划算了。但是冯-布劳恩仍然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更便宜的fi-1o3,无线电测向仪及附属设备被拆除了,然后又装上了更多的设备,不光是机械设备,还有电子设备,例如用电子管做的飞控系统,专门用来计算磁罗盘偏差角度的机械计算器,一个自动点火设备防止动机熄火,还有空管,内置里程计,惯性转向仪等等。最后,新的fi-1o3出炉了,编号为v22的功能与原版来说更加多种多样:能够根据航向,航,仰角,自动的调整里程计计数度,可以设置路径点,往反方向飞行也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可以自动的调整航向而不像原来的型号只能做小规模调整。而原来的被动无线电制导型被称为fi-1o3b,新的基于原型改进的虽然还没彻底完成但是已经有了他自己的编号:fi-1o3netbsp;新型的fi-1o3c在出厂时会被输入在特定引擎功率时在天气晴朗无风情况下的飞行度,而fi-1o3在飞行时根据当前飞行度和出厂时的预设无风测试度对比会自动的测出风,并且结合航向,航,仰角调整里程计的气阀来控制里程计计数,在航向过9o度的话还会自动的将里程计往回转;而新的飞控系统赋予了fi-1o3一个从没有过的能力:路径点设置,飞控系统根据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机械计时器进行判断,在飞行了一定时间后自动的调整飞行方向,而因为新的fi-1o3都增加了副翼,所以fi-1o3进行转向时并不麻烦,况且还有惯性转向仪来进行辅助,可以使fi-1o3在转向时进行倾斜来加转向,但是整体里程还是需要进行人工计算,增加了里程计算的难度。最后也是最巧妙的设计是,冯-布劳恩和fiese1er公司的人员分块了所有的设备和系统,也就是说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可以分成许多个部分交给不同的人来做,最后再将他们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减少工时的好办法。尽管看着很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只不过是更加巧妙的应用了下机械计时器和电子管设备。最后,fi-1o3的价格成功的从15ooo马克降到了12ooo马克,这还只是未完成设计的fi-1o3v22的试生产价格,正式投产预计会下降到8ooo-9ooo马克。
就在刘七在听完冯-布劳恩对fi-1o3的解说后,感叹着机械设备的强大时,当然刘七更是期盼这种战斧巡航导弹的老祖宗v1的真实的表现到底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