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做官 (第2/3页)
三国的男人。但小翠这小妮子一天到晚粘着曹智,使尽浑身解术。她怎么就不懂距离产生美,男人需要女人也需要事业.曹智开始有点烦了。
和小翠一起私混也有好处,曹智通过和小翠私混时的旁敲侧击,对这个庄园和庄园里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新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家比曹智想像的还要富裕,有五重进的院落,两座独立的小楼,院落里有青森的一片竹林,把所有的房子都有意无意的藏着,园外更有良田千顷。
袁绍,张邈等,这段时日都没有走,每日骑马打猎,饮酒作乐,高谈阔论,曹智也有时参加。这些人虽说夸夸其谈的浮夸作风,但也不是胸无大志之辈,时常听他们说要如何如何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当时的这个有所作为是指谋的一官半职,报效朝廷,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或者说有识之士来说是普遍想法)。
这对曹操、袁绍的家庭背景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袁绍家“四世三公”,也就是说他家四代人中已经有多位做过相当于现在中央常委的官职。凭着他家的人脉,随便某个官职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但曹操不一样,第一,曹操这个家世好的不光彩,老爹现在的官是靠祖父谋的,提起这个祖父曹操就觉得不怎么光彩,因为他这个祖父是个太监,听说还封过侯。但官再大,终归是太监,所以曹操不太愿意提起这个祖父。第二曹操不愿意靠祖父的影响,父亲的提携来谋的一官半职。想靠自己的能力谋得官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曹操有这种想法已属难能可贵了。
曹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已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
许劭是谁呢?平舆人,这位先生满腹学问,不肯做官。说来也奇怪:他越是清高,越是引起人们敬重,而将其抬举为“清议界”代表人物。谁能得到他的赞誉,谁就立时变会身价倍增,名气上升。许劭常在每月的初一,在乡人面前挨着个儿地将本地的名人品论一遍这叫“月旦评”对名人的威信影响很大,跟现在的金曲榜什么的差不多。
为什么上“月旦评”呢。因为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朝中官吏举荐,二是由郡或国推举人才入朝为官(名为孝廉)。曹操不想靠家庭背景,要想做官就必须上“月旦评”,只有上了"月旦评"才可能被郡县推举为孝廉。
曹操对许劭心仪已久,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宦官之后,人家根本看不起他。
曹操每每对曹智说起此事时,都恨得咬牙切齿。
曹智听后,眼睛溜溜一转,对曹操说:“大哥,何必为此事烦脑,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