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再掀大案(1) (第2/3页)
一些,是省内军制改法之后,裁撤下来的绿营兵士。”
皇帝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问道,“铁路招标之事,最后的进展如何?”
载垣几个面面相觑,招标的事情是以总署衙门为首,工部、户部两方协同处置的,总署衙门不提,工部、户部都是由翁心存管着的,阎敬铭虽然做过户部尚书,这件事却所知不多,故而沉默了片刻,无人答声,“怎么了?怎么都不知道吗?”
阎敬铭只好答话道,“皇上,招标之事,一直是恭亲王当日在的时候负责的,王爷去职之前,此事已经有了定论,最后由英国公司承办其事,中间过程如何,臣等不知。”
“怎么……这样呢?”皇帝有点不怀好意的哼唧了几声,“那,英国人所以中标的款项,到底是多少?可有人知道?文祥,你知道吗?”
“奴才知道。”文祥答说,“英国人中标款项,合计在七百万两上下。”
皇帝几乎给他的话气乐了,身为军机大臣,又是奉旨管着总署衙门的旗员大臣,居然说出这样一个笼统而含糊的数字?他有心发怒,脑筋一转,又止住了,“看起来,此事要想清明,一定要问老六喽?”
“奴才糊涂,请皇上恕罪,不如容奴才下去,认真查阅清楚,再来御前回奏?”
“这件事啊,还是着户部料理清楚之后,再来奏陈吧。——朕有点累了,都下去吧。”
众人齐齐跪安而出,回到军机处直庐,因为皇上有旨意,要尽快将招标事体及往来账目名册料理清楚,随时奏陈,阎敬铭不敢怠慢,命人起草公事,行文户部并总署衙门,将京保铁路招标及往来账目明细所有卷宗统统收总,汇集成文,整理妥当之后,他又想起一件事来——。
这件事便是当初皇帝和他说起过的,咸丰七年的时候正式竣工的江宁铁路工程,记得皇帝曾经说过,江宁铁路不论是总长度还是征用民夫、田亩、百姓祖产、坟茔数量,都远远不及即将新建的京保铁路,但是铁路动工之前,所投入的花费,就超过了不下五百万两银子之多——只不过,皇帝在和自己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直隶省内的奏报数字还没有上来——如今两下一比较,其中差错便很明显了。怎么各方面都远远不及的一条铁路,花费会有如此之巨?
阎敬铭脑中思忖着,手中的活计便慢了下来,照这样看来的话,若说江宁铁路工程之间没有漏洞,没有上下贪墨之行,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但思及前后两任江督,皆有可能为此事落马,下属各方司道一级的官员,更不知道有多少要跟着倒霉,他的心中暗暗打鼓,连曾国藩站到自己身边,都没有发现,“丹初兄?何思之深耶?”
“啊?”阎敬铭给他吓了一跳,心中一动,扯开丑脸笑着说道,“涤生兄,您看看,刚才皇上说,京保铁路靡费过大,原来江宁铁路,只是前期花用,就比之多出一倍有余呢?”
“哦?有这样的事情?”曾国藩当初不在京中,这样的事情知之不详,探头过来,就着阎敬铭的手中的卷宗看了几眼,“是哩,怎么差这么……多?”
“我也觉得奇怪呢?”阎敬铭心中略有惭愧,不敢和曾国藩对视,“这样的卷宗一旦给皇上问起,如何作答?”
曾国藩一时间不以为意,自顾自的说道,“大约是其中种种花费,价目……”他终究不是呆子,说到这里,忽然有些领悟开来,“唔,诚然是难解之题呢!”
话题突然转变,两个人都倍觉尴尬。在曾国藩心中,分外不喜阎敬铭这样诱人深入的行事之道,脸色也显得很不好看了,“丹初兄,不如写一封奏片,听听皇上怎么说吧?”
“我也正有此意,正有此意。”阎敬铭心中惭愧,不敢邀他做同声之应,亲自动笔,写了一份奏片,递了上去。不一会儿的功夫,皇上召其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