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5节连夜会商(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5节连夜会商(1) (第2/3页)

总是臣弟奉职无状,上劳圣忧,请皇上责罚。”

    “这样的事情也怪不得你。朕也知道,这几年传办的事情多了些,银子如流水般花了出去,昨儿个朕问肃顺,户部库中,只有九百万两不到的压库银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你们说是不是?”

    皇帝前天到奕的府中,君臣一番奏答的经过很快就成为街知巷闻的事情,听人说,离了恭王府,他并没有直接回园子,而是到了肃顺府中,说的什么却不知道,只是知道到了天色全然黑下来,方才从肃府起驾回宫。

    听他今天说来,倒似乎是为了户部的差事向肃顺询问了?只是这样的事情难道不能在园子中说吗,一定要到奴才的家中去谈?

    奕一愣的功夫,文庆在旁奏答,“回皇上话,各省解饷之银,下月就开始陆续抵京了。到时候,府库充盈,皇上大可不必为此事发愁。”他停顿了一下,又说,“其实,奴才以为,自皇上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上有列祖列宗保佑,下有百官黎民用命。风调雨顺年景竟似是一年好似一年。不提旁的,咸丰三年之时,户部库中存银二千三百万两,这可是只有在高皇帝盛年之时,方有的数目啊由此可知,皇上实在是继武仁皇帝、高皇帝之后,我朝又一圣明之君”

    文庆挖空了心思的大拍马屁,皇帝终究的年轻人,虽明知道这是身为臣下的颂圣之言,但思及数年来的励精图治,心中也不无得意之情,含笑摆了摆手,“你这个文孔修啊,就是天生了一张巧嘴”

    看他嘴角含笑的得意神情,众人还能不知皇上的心思?一时间颂圣之言大作,惹得皇帝龙颜大悦。

    绕室走了几步,他又走回到御案后面坐下,开始谈起了正事:“肃顺上了一道折子,朕看了,觉得所言之事虽不免受‘与民争利’之讥,却也是为国谋的好条陈,老六,你给大家念一念。就从朕做记号的地方开始念就好。”

    爬起身来,从御案的边上拿过条陈,“《为停捐纳,开商税,以裕国课事》……”翻开折子找了找,很快就找到了,在其中一行字的边上,有朱砂划出的一条痕迹,不用问,就是皇帝所说的‘记号’了。他来回扫视了几眼,确定能够念断句了,这才高声诵读起来。

    “伏思我天朝立国以来,列祖列宗以民生为重,圣祖仁皇帝更有‘永不加赋’之上谕,后世子孙奉行不悖,于百姓福泽可谓深矣。我皇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漕粮,盐务、铁路、电报,军政良法缕缕更迭前朝弊政,百姓鼓舞,万方额手。”

    “然自咸丰三年起,英夷纷至沓来,与我天朝交往越加频密,我皇上高屋建瓴,为与列夷交好计,为我天朝国利民强计,凡远人来中国者,罔不待以怀柔,行以宽慰之法,更使得海外小民,略识教化。种种利惠之法,更且不一而足。”

    “新政善法推行之下,国用日渐不足,然我皇上一则圣心常念祖训,不敢稍有违背;二则略有补苴之术,未敢轻劳民力。我等臣下,忝为朝臣,却又焉得无愧于君父在上?”

    “因是之故,奴才夜不能寐,长校之下,冒死陈言,于天下各省,行商税之课,以充裕国课,一待军务各方大定,臣当再上条陈,以议裁撤之法。”

    接下去就是肃顺奏陈的,以扬州之地为首,推行商课之法的具体流程,洋洋洒洒写了足有上万字,奕念了好半天的时间,中途还不得不停下来喘息几声,方才毕功。

    听他念完,谌福堂中一片寂静,皇帝左右看了看,“怎么,你们认为肃顺折子中所言,征收商税之举,可有施行的余地吗?”

    奕想了想,把奏折放回到御案上,后退几步,跪倒下来,“皇上,臣弟以为不妥。”

    “怎么个不妥法?”

    “商贾本为四民之末,国家允准该等人捐纳出身,也从来只是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常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