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唇枪舌剑(1) (第2/3页)
“而今日贵国所提之要求,皆无异于重新订立全新的政治条约”李鸿章大声说道:“若要重新就贵国所提数款加以磋商也可以,不过,却要先行废除当年签署之《江宁条约》。果真如此的话,则我国收回香港,废除领事裁判权,应为势理之当然”
伯明翰和文翰同时大惊失色
自从道光中叶的一场武装冲突,中国国力之疲弱,中国国防之无能尽为英人所知,而除此之外,中国全无外交人才,更是为英人视为可供鱼肉的根本。中英两国所签署的《江宁条约》到处都是欺愚中国之荏弱,把中国看做是俎上之肉的文字,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英国挟战胜国之余威,任意而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做的中国全然不通外交,不懂这盘棋局之上的游戏规则而导致的恶果
而在英国政府看来,中国人色厉内荏,只要看到谈判桌对面坐着的英国人,就会不由自主的心惊胆战,自然的,这一次所谓的修约之举,仍然会像当年一样,取得令英国上至政府官员,下到贸易商人,个个满意的结果的。
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会商居然一改当年颜色,中国方面抓住照会文本中的舛误之处大加挞伐,甚至提出要废除给英国带来丰厚利益的《江宁条约》?这是伯明翰等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伯明翰也顾不得礼节,双手连连摇动:“不不不不不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江宁条约》的签署于今日完全不同……”他方寸为之大乱,说话也变得颠三倒四起来:“和今天所议之事,是没有关系的。”
奕也知道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做到的,提及此事,不过是要打消英人一贯骄傲的蛮横无理而已,“专使先生,对于阁下这样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本王深觉失望。此番修约,本是应贵国所请,我方为增进两国友好,开诚布公共议国是,便应该抱持有和平相商的原则,而今天所见,贵国的外相阁下与专使先生,竟是全然没有任何商谈的热诚与忠诚,这样的商议,不谈也罢”
会谈还没有正式开始,伯明翰等人就为中国方面迎头痛驳,却也是自贻伊戚,与人无尤。不过身为外交方面的专才,在一开始的惶急之后,伯明翰立刻沉稳了下来。不再纠缠于援引前例上的细节错误,改为直入正题:“殿下,自从江宁条约签署以来,至今已过十二年,这其中种种不平之事,在我过递交的照会上皆已罗列明白,此次修约之举,也正是为此而来。还请殿下着眼于两国交往的大局,为今后两国更多、更大层面上的交往,做筹谋之划。”
会议尚未开始,中方的面子赚了十足十,奕等人也不再纠缠,知道英国人达不到目的绝对不会就这样卷旗而去,听他说完,奕深深点头,“专使先生所言极是。为贵我两国日后能够更加长久的交往和合作,正是应该捐弃前嫌,共谋大局才是的。”他看看时间,离座而起:“专使先生,公使先生,现在已经是中午,我方为远道而来的朋友准备了午餐,先请中止商谈,待用过午餐之后,彼此再做正式的商谈吧。”
伯明翰正要借这样的机会和文翰以及随从商讨一下下一步的动作和计划,当下含笑道谢,各自起身而去不提。
英国方面的专使等人自然有总署衙门的章京、弁员、还有同文馆中在衙门中担任实习工作的荣禄等人奉迎,奕把李鸿章、文祥、徐继畲等人召到签押房中,摘下大帽子,‘嘿’声一笑:“诸位,英国人的骄矜之气为少荃兄的一番话荡然无存,看看伯明翰的脸色,真让人痛快”
李鸿章也甚有自得之意,“此房能够于此两国争端之际,一言建功。说起来,都是王爷训教之功,卑职不敢邀功自得。”
“博公,您这怎么看方才之事?”
文祥用黄梨木的梳子梳理着颔下的长须,“我想,英人绝不会轻易放弃,下午再启会商,届时不知道又会有什么言语冲突,这些也都在意料之中。不过,皇上圣谕煌煌,旁的还可以通融一二,只有这鸦片一物,我想,还会有大把的口舌官司要打呢”
“正是如此。上午的会商未果,依本王想来,虽是英夷气焰稍减,但仍旧是于大局无补。总要集思广益,将皇上训诫的数条规程,在与英夷谈判之际,找到切实的解决办法才是的。”
徐继畲在一边也说:“王爷的话极是。”他说,“皇上曾经说过,我方可以答应一切条件,只要鸦片禁止运输、流入我国;英人也可以答应一切条件,只要鸦片成为合法商品。这样泾渭分明的条件,很难有调和之处。”
他喘息了几声,又说:“只是,现在我朝与英国合作之务大有,便不提各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