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节经筵日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7节经筵日讲 (第2/3页)

条,姑念圣裔,从宽免死。着革职,永不叙用。’

    表面上是在训斥孔文謤,实际上是在训诫孔元直。到了这一次康熙临幸,会不会有什么一反‘攘夷’而改为‘尊夷’的举措,不能无忧。

    到了十一月初,皇帝在江宁特遣大员祭扫明孝陵,并御笔题‘治隆唐宋’匾额一方,这一次,孔毓圻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十一月十六日,御驾北还到费县,颁下上谕,祭孔以后,还要举经筵,‘于孔氏子弟选取博学能讲书人员’,先撰写讲义进程,题目由皇帝圈定,就是《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而中选的讲书人员,就是孔尚任。

    经讲完毕之后,皇帝传谕,要‘遍览圣谕,着衍圣公、山东巡抚并讲书官引驾’——就是要在衍圣公府瞻仰一番。

    于是,由孔尚任做讲解以及顾问,从肃瞻圣像开始,周历杏坛,先师手植檀树,历朝历代的石碑,最后到了孔子故宅——就在御经筵的诗礼堂后面。走到这里的时候,皇帝特别问到‘鲁壁’遗址。

    孔尚任答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臣九世祖孔鲋(音富)预藏尚书、论语、孝经于石壁中,到了汉朝鲁恭王想毁臣古宅,拓宽王府,听见壁中有金石丝竹之声,发掘一看,才发现竹简古文,这座壁就是鲁壁,堂则未毁,后世称之为‘金丝堂’。”

    “这壁中所发现的尚书,就是所谓的古文尚书吗?”

    “是。”

    “何谓古文?”

    尚任继续答说:“其时为汉朝,今文则是隶书,古文为蝌蚪文,当时几无人可以识得。经臣十二世祖孔安国考定传世。”

    皇帝又问:“朱子说过,尚书容易读的,皆是古文尚书;反而是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难读,又说孔安国考订的古文尚书,至东晋方始出现,以前未曾有人见过,可疑之甚,所以有人说,古文尚书是伪书,照你看呢?”

    “相传古文尚书是东晋皇甫谧所伪作。”

    “这样说来的话,你也认为古文尚书的伪书了?”

    “是。”

    “那么,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也就失其凭依了?”

    这句话孔尚任不敢再接口了。孔颖达根据古文尚书所作的《尚书正义》一直是为士林奉为正解,考官出尚书题目,士子做八股文,皆不能逾越尚书正义的范围,否则就算违犯功令,绝无取中之望如果自己和皇帝的几句话奏答不确,造成从根本上推翻了尚书正义,势必引起极大的风波群起而攻,如何得了?只好唯唯而退。

    今天皇帝突然又问起这件事,袁甲三沉吟了片刻,他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来,幸而他善于辞令,肚子中也实在有点货色,便说:“皇上所言极是。古籍存疑者自来有之,或以为伪者,尤胜于不伪者,亦间或有之。”

    他一边斟酌着,一边继续说道:“东晋皇甫谧也是当朝大儒,即令伪作,也必有所本,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尧传之舜,舜传之禹,为千古圣君贤主治国平天下世世而授的心法,而危微之语,见之于荀子,可知书伪而言不伪。臣以为,学问之道,择善固执,只问善不善,莫问伪不伪;言之为善,虽伪可取;言之不善,何贵乎真?”

    皇帝叹了口气,心中无奈的点点头,他本意是想就奉行不悖了一千余年的科考陋规做一番长篇上谕,就尚书真伪考一事大发阐论的,不过却全给袁甲三的一席话封了回来,又真心佩服和赞同他说到的理论,不断的颔首:“说得好,识得深”

    袁甲三赶忙跪了下来:“臣略有所见,也不过发前人之微,不过文字小功。皇上统御四海,使百姓归心仰望,这才是如天功德”

    皇帝终究的年轻人,明知道袁甲三是在拍自己的马屁,还是忍不住骄傲的大笑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继续讲书,这一次讲的是《治平宝鉴》中的《碎七宝器》一节。讲完之后,皇帝回头仰脸问随侍在一旁的礼亲王世铎:“听得明白吗?”

    世铎赶忙躬身答说:“是,奴才听得懂。”

    “袁甲三说的是什么,你给朕复述一遍?”

    刚刚听过,世铎还能记得大概,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碎七宝器》是讲宋太祖平蜀的故事,所谓的‘七宝器’其实就是一把尿壶。

    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