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节议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节议政 (第2/3页)

河工、堤工,埝工、地租等项,皆缓至来年秋后再行启征。

    除了这些必要的措施之外,皇帝更下旨由户部播出赈灾款项六万三千余两,用来购买粮种,分发给被灾百姓,一切都办理的妥善有致。偏是这样的一笔救命款子,居然听闻有人从中有冒赈嫌疑。

    有个四川人,名叫崔荆南,字晴江。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散馆之后考取了都察院,任职山东道监察御史,风闻言事,上了一道弹章。

    其实,冒赈之事古已有之,不过是看州县官的良心如何了。天良尚存的,不过是少克扣几分。皇帝也大约的知晓其中,所以,虽然折子中的内容语焉不详,却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当下军机处公议此事。

    听皇帝问到这件事,赛尚阿向后望了一眼,示意贾祯来回答:“回皇上话,臣以为,泰安知府田书元、被灾之莱芜、平阴两县县令项进与赵光俱是饱诗书之人,以其品性来看,当不至做此等侵鱼冒赈之事。崔御史有言官之责,风闻言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怕是做不得准的。”

    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看皇帝的脸色,年轻人面容如常,无喜无悲,贾祯不敢多看,又说道:“不过,皇上若以为此事所来非是无因,可派遣专差赴山东探查一番,也是成法。”

    “田书元也就罢了,项进……朕记得上一年中他为了空仓空库一事,为人弹劾去职,后来却又补回原任,想来……”他说:“嘿这项进的手段可真的不小啊。”

    贾祯脸一红,答说:“圣明无过皇上。这等地方府县,陈陈相因的陋习,也早应该解决一下的了。”(关于陋习,后文详见。)

    皇帝一摆手,很是倦怠的口气:“便是有律法煌煌,也难耐这些人昏悖以待”他实在懒得再就一个小小的知县浪费彼此的时间,他一摆手,说:“既然弹章是崔荆南上的,让他就地探查一番吧。”

    众人同时一愣:这样做是没有先例的,但细细想去,却是极高明的一着,第一,不必特派大员出京,而崔荆南本在山东,顺便密查,不着痕迹;其次,原由崔荆南参劾,复派他密查,等于让他更作详细的报告,复奏为原奏之续,就好象不曾查办过田书元,也算是保全之计。

    贾祯想了一下,认为这样做法,最好的是没有奉旨查办的第三者,将来案情或大或小,或严谴或保全,都可操纵自如,所以欣然承旨,由衷地颂扬圣明。

    “还有一件事。”皇帝又说道:“武英殿大学士杜受田,是朕开蒙的师傅,于国事厥功甚伟,朕即位之初,杜师傅不辞辛劳远赴山东、河南查办河工,倚重之处众多。着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并着其照管户吏两部。”

    众人知道,皇帝这是在酬庸当年一力助他登上大位的老师了。这时候谁敢说旁的?个个点头,齐声颂扬皇帝圣明。便是有那心中认为杜受田门生故吏众多,又掌管两部,怕又是满朝故旧,权臣隐现的,也选择了闭嘴。、

    只听皇帝继续说道:“只是,考虑到杜师傅马齿愈高,近来体貌苍衰,朕心实在难忍。着旨到之日起,杜受田可不必每日进班,当仿效宋朝文彦博之成例,以十日为期,入朝视事。”

    尚阿碰了个头说道:“奴才下去之后,即刻拟旨,交内阁明发。”

    “你们下去吧。朕和总署衙门还有几句话要说。”

    这一天上午的见面花费了很久的功夫,赛尚阿年纪老迈,又跪了大半天的时间,一时间连站起来都觉得吃力了。还是彭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