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四十三章分歧 (第2/3页)
,不然立场之争永远存在。”
立场的原因很多,年龄、性别、健康和疾病、强壮和弱小……生活的地点,平原、海滨、山丘……
只要有差异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立场,有立场就可以争斗。
就算外在的物质条件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立场,就是他们看待同一个东西的态度,一个人选择信,一个人选择不信。
人类的自由意志就体现在这里,无关乎客观、无关乎物质、无关乎任何的事情,信和不信是自己的选择,爱信不信全由自己。
所以不管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可以发生分歧。
人类一直在发生分歧,也一直在寻找解决分歧的方式,比如石头剪刀布,比如占卜,比如战争,比如哲学,比如道、梵、天理、上帝、觉悟……
如何解决分歧,让自己的立场获得优势?是所有先贤努力的目标。
但并没有解决分歧的终极方案,就算是战争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就是有人信,就是有人不信,人可以自由地选择信和不信,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选择,这就是自由的意志。
所以人类有分歧,宝石人也有分歧,宝石人也遵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逻辑。
反者道之动,就是一件事情发展到了极致,就会朝着反面发展。
儒家仁爱,墨子学了之后认为不行,提出兼爱。
天竺种姓,释迦摩尼了解之后觉得不行,开始苦修参悟,最后提出众生平等。
西方的赎罪路径被一族垄断,圣保罗觉得不行,于是提出了神子承担罪孽,大家信上帝就可以上天堂,不用额外的赎罪了。
还有资本主义,君主、贵族、公民、自由民、奴隶。一直以来都是贵族联合公民压制自由民和奴隶,于是有人将公民和自由民、奴隶联合起来组成无产者,企图挑战君主和贵族。
反者道之动,就是一个规则发展到了极致,必然有人针对其缺点提出相反的思想。
弱者道之用,就是团结旧规则中不受重视的弱者,他们在旧规则中是弱者,才有强烈的改变的想法,可以成为新规则的主力。
宝石的发展也是如此,一直和月人打仗,没完没了,于是有宝石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这个宝石人是硬度很低的弱者,在战斗的旧规则里并不占据优势,只能负责记录生态,做个文员。但他不满足这样的安排,他渴望参加战斗,最后深刻了解了战斗的残酷,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战斗。
最后他选择和月人合作,挑起了宝石人的内战,从宝石人中拉走了一批厌倦战斗的人,寻找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