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不太辉煌的奥斯卡(上) (第2/3页)
精神,所有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据可循的。
比如主人公莱斯特就是一个‘被异化’和‘反异化’的人,现代社会虽然有了高度的工业文明,但随着工业文明人们越来越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而逐渐被人们所铸造的工业文明所奴役。比如,为了追求名誉有的人失去诚信,nong虚作假甚至虚伪,为了金钱不少人不折手段出卖尊严。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的情感变得淡漠,良知和信誉变得苍白。在美国这样的表现得更加明显。所以我很能理解他所选择得的生活方式,工作做得不开心了就换一个开心的工作,后来在他的生活变得我行我素的表现不正是他对人“异化”的反抗吗?
再比如主人莱斯特的女儿珍妮,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有角色错位的父母亲,从父母身上看到毫无收敛的人xìng的丑陋。对生活的看法,人生,难免灰暗。在遇到里奇后,她的浓重黑眼影没有了,她还感受到爱,因为有个人和她在一起,相互支撑。对于生活,她有些麻木。她和她父亲一样,被人忽略,甚至被父母忽略。内心的敏感、变化,没有人关心的孤独,只有一个作伴的安吉拉。她一直是倾听的角色,但是谁来倾听她的内心……
还有珍妮唯一的朋友安吉拉,校篮球队的拉拉队长,用自以为是的“成熟”的来让自己“不同”。她是youhuo、卖nong,引you同学的父亲……对她来说,感官刺jī的youhuo,还有这是自我价值、魅力的证明(xiao可怜),但是其实也是单纯,“无知所以无畏”的挑战社会的伦理。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当属里奇的父亲这一角色,他的身份可以在女儿在新邻居家中所见到的一个盘子可以看出,盘子的背面是一个德国纳粹的标志。不管这位邻居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都可以认为他的xìng格中有德国纳粹的气质。而传统上,德国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德国文化是一种理xìng的文化模式,历史很杰出的思想家都出自德国,比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而美国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文化模式,19世纪末2o世纪初的实用主义思chao就端于美国。因而这个邻居就显得与周遭的人物格格不如,对什么都看不惯。而最终看不惯使他对看不惯的事情起攻击。他看不惯的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儿子,另一个就是莱斯特了。起初他和自己的儿子打起来,随后他的儿子只有离家出走。而莱斯特则被认为是带坏他儿子的人,而被他邻居给枪杀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莱斯特带坏他儿子,而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是个同xìng恋者,在误会莱斯特也是同xìng恋后,向其表白,明白莱斯特其实不是同xìng恋后因羞愤杀死了对方)
就是这么一部娱乐xìng不强的影片,上映之后却疯狂地斩获3.47亿美元的票房,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原因就是它深入地描写了当今美国中产家庭的生活状态,并对这种生活态度进行体无完肤式的讽刺。
梁xiao龙记得,前世这一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虽然没有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