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寻访武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章:寻访武当 (第2/3页)

福地而扬名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同时,武当也是一大武术流派,是内家拳的发源地,素有北冲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前世梁小龙在父亲梁文正的带领下曾多次前往武当,对武当山非常熟悉,也曾与武当几位内家拳高手交过手,其掌门钟云龙道长内家功夫最为精湛,前世梁小龙曾多次受他指点,实有授艺之恩,梁小龙一直都铭记于心,此行正好去拜访一番。

    既然是去拜访,自然要带上礼物,武当剑术天下闻名,梁小龙干脆带上一柄龙泉宝剑前去拜山。几经辗转,两天后,梁小龙终于来到武当山下,选择了徒步上山,口里还大声唱着吴佳明的《东游记》“走啊走啊走,好汉跟我一起走,走遍了青山人未老,少年壮志不言愁。莫呀莫回首,管它黄鹤去何楼,黄粱呀一梦云再变,洒向人间是怨尤,划一叶扁舟任我去遨游……”

    如同歌词,他逍遥自在,可那破锣嗓子却让人不敢恭维,好好一首歌让他一唱,全变味了,路上游客也都不由皱起眉头,笑骂这家伙没点自知自明,还真当自己是帕瓦罗蒂了。也好在梁小龙脚步很快,一会就超过他们,否则这一路都得遭受噪音污染。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梁小龙询问了一位小道长,得知剧组在玉虚宫拍摄,便径自过去了。玉虚宫是古代管理武当的大本营,据史料记载,当年玉虚宫有七十二个道院,可以想象其规模之宏伟。在明朝中叶嘉靖年间,玉虚宫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自此,玉虚宫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房屋达2200多间。放眼望去,飞金流碧,富丽辉煌,了无边际。难怪古人游玉虚宫后感慨道:此日闲游疑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