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疯狂卖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九章:疯狂卖座 (第2/3页)

龙笑道:“老妈,当医生收入虽然不错,但显然比不上电影业,在事业这方面,咱得向钱看齐。”说到钱,梁进突然想了起来,回头对那胖小子道:“伙计,十美元。”

    “好吧伙计,你赢了,确实是一部很棒的电影。”胖小子利索地掏出十美元:“不过很多细节我还没研究透,明天正式上映了,我得再去看一遍。还得叫上一群朋友。”梁进又把十美元递还给胖小子:“这十美元算是我请你看电影,另外告诉你《永不妥协》和《盗墓迷城》也都是好影片,等上映了你应该去看看。”胖小子道:“是的,我相信梁小龙的编剧能力,到时候一定会去看。”

    翌日大早,梁小龙就下楼买了几份报纸回来,媒体果然改变风向,终于不敢再一口一个华人孩子了。其中洛杉矶时报的报导最为务实:范.桑德出色的指导能力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将故事完美地展现出来,尤其是那一场心灵对战中,他们面对过去,面对未来,面对爱情,面对事业,让我感受到这不是两个演员在演戏,而是两个出色的心理学工作者在对抗。除了导演和演员深厚的功力,我不得不提一下编辑梁小龙,这个只有十九岁的孩子确实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希望这部影片的票房能够过亿,让奇迹降临好莱坞。

    洛杉矶日报则从影片结构做出评价:先是透过破解蓝勃教授所提出的傅立叶方程式难题、嘲弄哈佛的聪明小孩、以及戏耍自以为是的心理专家等叙事铺陈,威尔生动地展露出才华横溢的天才形象。直到尚恩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向威尔发出邀约,威尔才慢慢打开自己的心门,逼视自己真实人生体验的贫乏。这种先扬后抑再看本源的创作手法并不算高明,但该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渗入剧情中的情字。威尔和史凯兰的爱情、威尔和尚恩的友情、教授和威尔的师生情、教授和尚恩的友情、威尔和那群哥们的友情、、、一个情字完美地渗入影片,让它成为一部感人又引人深思的好片。

    芝加哥太阳报又一如既往的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转述了昨天一位参加了首映式的心理学教授的一句话:明天,我就让我的学生去看一遍《骄阳似我》,然后写一篇心理分析报告给我,不能通过,我就让他们挂科。

    很强悍的一句话,但能得到心理学教授的认可,无疑证明了该片的可取之处。而因为这一句话,几乎全美心理学院的师生都开始准备等晚上影片正式上映去看上一场。

    “儿子,这下你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叶影美滋滋地翻着各类报纸:“我得把这些报纸都带回去,让亲戚朋友们都看看。”梁小龙笑道:“老妈,这些并不能证明什么,好莱坞的电影还得看票房说话,票房要不过亿,好评再多我也拿不到钱。”

    这方面,梁小龙可能是受到身体前主人的影响,看钱说话,很务实,也很强大。不过参加晚首映式,梁进和叶影都要返回香港,梁小龙把他们送上飞机,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片场指导《盗墓迷城》的打戏。

    尽管媒体好评不断,但似乎没能过度地刺激票房,首映第一天只收到39万的票房,和那些大片相比,简直就是渣。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迪士尼并没有一开始只在三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