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离别 (第3/3页)
经完全斑白的老头,我喉头发紧。
其实不光光是他,段祺瑞、黎元洪等等,这些人我们一直在一块,而这样的不辞而别,实在是有些让人心里填堵。
可这完全又是没有办法。
就这样,白天,我装作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在驻地看着那帮人大包整理东西,准备回上海。
从早晨到晚上,一个接着一个的陌生人进了我的房间。
这些人,送来的都是谁谁谁离开来不及前来告辞的口头道歉,也送来了各人送来的礼物。
黎元洪把他当年在辛亥革命中获得的勋章送给了我,段祺瑞送上了他的佩剑。最让我感慨的,是曹锟,曹锟也走了,去了天津,估计是布置他的选举了,这家伙送给了我一副对联,上联是:一部电影十万军,下联是:一双大手救我民。看着这根本就不对称的对联,我是无可奈何,但是曹锟这***,字写得很是不错。不管这么说,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要不然,下面不会有这样的一个落款:赠吾弟蒋慕白,你是我不多的朋友之一。兄,曹锟。
虽然是大老粗一个,虽然历史上被人骂得偷血临头,但是曹锟,对于我来说,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很难得。
半夜的时候,虎头告诉我,孙中山也走了。中山先生临走的时候,托虎头告诉我一句话:回上海,路上一定要小心。除此之外,先生送了一张他和我的合影,这合影,是当初我们在广州的时候蒋介石照的,阳台上,孙中山坐在椅子上,我站在他的后面。在照片地后面,孙中山写上了两句话,这两句话,后世流出得很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赠吾弟慕白,孙文题。
看着这照片,我是直发呆。拍照的那天,不光光是我和孙中山合影了,很多人都合影了,这样的两人合影,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蒋介石。看着这照片,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后世在历史书上,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过的一张照片,那就是被蒋介石四处散发,用来显示他是孙中山唯一传人的那张合照:孙中山坐在椅子上,一身戎装的蒋介石站在孙中山的身后――原来,就是在这一次拍的呀!
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你亲眼看到了,自己不但在历史中,而且完全是自己参与到了创造历史的过程!
蒋介石陪同孙中山一起离开了,他送给我的礼物,也是一张照片,是我们在黄埔岛的合影。我们两个人站在走廊地下,勾肩搭背,面对着镜头哈哈大笑。蒋介石笑得很灿烂,牙齿都lù出来了,白白的,后世,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笑得如此开心的一张照片,见到的,都是正襟危坐的那种。他不是一个放得开的人,尤其是在公开场合,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够lù出他真实的一面。后面,他的题字就很好玩:三弟:我们正在创造历史,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历史!兄,蒋正中。
是呀,他是能创造历史的,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只是不知道,他创造历史之后,我们还能不能够这样勾肩搭背在一起,他还能不能叫上我一句:三弟。
都走了。看着空dàngdàng的院子,看着忙碌的剧组里面的人,我的心里不知道怎么的,也变得空落落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个道理,我懂,但是,为什么,此刻我会突然觉得有些忧伤和寂寞呢。
“虎头,告诉外面的人,这几天,我谁也不见。”我转过身对虎头交代了一句,然后就转身进了书房。
在屋子里面,我翻出剧本,开始分类整理那些拍摄记录,为接下来的剪辑作为准备。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马上,也轮到我们离开的时候了。
这天晚上,吴佩孚亲自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宴会,北京的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到场了,连很久没见面的梅兰芳也来了。
免不了一通喝。酒宴结束之后,吴佩孚搂着我的肩膀,笑道:“慕白,大家一声不响地溜了,我理解,但是他们实在是小看了我吴佩孚,我还不至于那么小心眼。”
“这个,我自然之道,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难言之隐,你应该理解。”我乐了。
“我理解。明天你走了,我也就不去送了,不过我会专门安排人手,把你们安全送到上海。这事情,我已经委托给振武了。”
“谢了。”看着吴佩孚,我笑道:“大帅,我也有个请求,我三哥蒋振武,是个没有什么心眼的人,以后还请你多多照顾。”
“放心吧,都是兄弟,有我吴佩孚一口吃的,绝对不会让他喝稀粥。”吴佩孚很有义气。
“那我就放心了。”我们相视一笑。
第二天,天黑没有亮,剧组的人就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我们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就这么悄悄地走了。这是我决定的,否则北京万人来送,将会很麻烦,而且,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大luàn子来。
车子离开这座古老的城市,看着城市的轮廓渐渐消失在眼前,我长长叹了一口气。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来这里,也不知道等我再来这里的时候,这中国,又会变成一番什么模样。
我更不知道,这次回上海,将会有怎么样的大麻烦,等着我。
###
第二更送上。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