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北洋水师》首映后的疯狂!(二) (第2/3页)
等一切优点的人物,可以说,他是中华民族民众的典型代表他就是中国民众的化身蒋慕白通过这样的一个小人物,作为邓世昌的补充,和邓世昌一切,完美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格两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历史定位,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交流王国成的性格的刻画上,通过细节,深刻异常。”
“至于民众,以老渔民父女为代表,尽管着墨不多,但是却捧起了孕育中华民族最为宽厚的泥土不错,他们是泥土,正是因为无数这样的民众,中华民族才会成长为一株苍天大树这样的处理,让人觉得整部电影都扎根在深深的泥土里面,有着宽厚的根基,一点都不做作,一点都不虚假可信,可敬”
“再看日本方面,尽管琢磨也不多,但是以吉野舰舰长河原为代表的日本人,同样也并没符号化地去处理我们的电影中,凡是日本人,都是杀人如麻的畜生,可是《北洋水师》里面的河原,却并非如此简单的处理。他同样有着日本人的优点,比如,坚韧。举个例子,尽管受到了致远的重创,自己身受重伤,河原也轻易不妥协,而是坚持作战,从他的角度来说,他的所作所为同样是为了国家,同样是为了他的民族,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河原也是个英雄,尽管我这样的说法,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的痛骂,但是我必须说,蒋慕白并没有简单处理这个反派人物,而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处理,才使得河原成为一个丰满的人物,他越站得住,就越能够衬托出邓世昌的伟大”
“再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上分析,蒋慕白也绝对是煞费苦心。我们以邓世昌为例。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去表现,绝对是个难题巨大的难题蒋慕白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伟大人物。邓世昌有犹豫的时候,内心有苦闷的时候,有挣扎的时候,这些是最难表现的。但是蒋慕白,做得近乎完美。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便是水兵怀疑邓世昌并前去质问的一场戏,这场戏,是整部电影乃至整过中国电影最为独具匠心的一场戏”
“按照一般的经验,碰上这样的戏,绝大多数的导演都会直接拍摄,让水兵直接去质问,然后邓世昌去反驳。但是蒋慕白没有,他巧妙地天才地摒弃了这个过程,而是通过一曲《十面埋伏》就把所有的内容更加有力地表现到了那音乐声中,邓世昌把他的气愤、担心、悲壮和坚韧不屈表现地淋漓尽致。《十面埋伏》的选择,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首先,这兽琵琶曲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垓下之战的独立故事,和北洋水师当下的处境巧妙地应和在了一起,而邓世昌的心情,又和项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浮想联翩,而正是这种处理,是的水兵几乎不用质问就已经能够明白邓世昌的心理而通过《黄河大合唱》的表现,通过那些幻化镜头,邓世昌的内心世界,一个本来用电影根本表现不出来的内心世界,一个只能用文学用文字才能够说清楚的世界,用镜头竟然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功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