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就是个王八蛋,咋地?! (第2/3页)
牛逼的人物,随便一个小指头就能把我给摁死,说不定被人卖了还在乐呵地帮人数钱呢。
政治军事搞不了,经济那就更不行了,我连加减乘除都不晓得,又完全不懂什么投资融资,做生意就是个白痴,对那玩意向来头疼。
这两条路,都不能走。
那搞毛?或者说,以我的能力,我能搞毛?!
那就剩下文化了。文化嘛,嘿嘿,说不定可以搞搞。
1920年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算是文化的一大中心,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各帝国主义纷纷在此成立租界,东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文化产业极为发达,这方面,我倒是可以一试伸手。
作个文学家,例如风头盖过周树人?或者搞报业,比如搞过史量才?更或者是,电影?
一想到电影,我就全身打了个哆嗦。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正式把电影这个很有前途的东西给捣鼓了起来,并且开始拍摄、放映,立刻风靡全世界。就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第一次登陆上海,在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在这方面,中国人的见识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
电影进入上海,之后的十年,发展一直都比较缓慢,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中国传统娱乐比较丰富,戏曲绝对占据老百姓日常娱乐的核心,而且很难动摇,第二,便是那时候的电影,拍摄的都是一些粗糙的娱乐短片,不成气候,上海人天生对新生事物好奇,只不过将其看待是一种时髦玩意罢了。那个时候,不管是电影的拍摄者还是放映者,都是外国人,这帮家伙十有**都是典型的商人,看中了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便花点钱在国外买点摄影机和放映机,就跑来撂个地儿放所谓的“西洋影戏”,赚了钱就跑人,和一般的生意没任何的区别。
这种情况,到了1908年的时候,算是有了点改善。这一年,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在虹口地区租赁了乍浦路口的一个溜冰场,用铁片搭建了一个有250个座位的简陋房子,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建成了上海第一家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电影院,电影才在上海真正拉开了面向大众放映的历史。
其后的几年,因为巨大的利润驱使以及电影本身在文化、教育以及社会舆论方面凸现出来的价值受到关注,电影在上海蓬勃发展,中国人不仅看电影,而且涌现出了自己拍电影的热潮,甚至成立起了专门的电影公司。
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在1905年,当时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是电影,其实严格上说,不过是把摄影机放在戏台周围拍摄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罢了,但是却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
在上海,拍摄电影的第一波热潮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些万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发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