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二九章 联军参谋部的要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二九章 联军参谋部的要求 (第3/3页)

29飞行堡垒和b-25解放者轰炸机,都依赖于机身腰部的机炮或机枪对抗轴心国的拦截战斗机。而在亚洲战场上,美军第443运输机团的c-47运输机,为了支援英军在缅甸战区的作战,也曾在机身两侧都安装了12.76毫米机枪。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即兴创作很快被遗忘了。

    飞行学院教官林西敏中校,受后勤委员会委托负责该计划的研究。当时他驾驶飞机绕着一根栅栏柱盘旋时,可以做到始终保持柱子在视野内机翼的尖端。因此,他相信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小型瞄准具,将子弹从飞机侧面沿瞄准线射到目标上。

    但由于没有真正的枪炮瞄准具,他只能在座舱盖左侧玻璃上,用红铅笔划出一条水平线模拟,首次试飞追踪到目标的时间,就持续了整整10分钟。

    在黄昏后的试飞中,他验证了夜间也能发现和追踪目标。所有试飞都证明飞机在“灯塔盘旋”过程中,可以毫无问题的追踪点、线、面目标。林西敏为“灯塔盘旋”机动动作本身的轻松,和追踪目标的容易而大感惊异。

    这让林中校意识到了炮艇机在实战中的作用,立即邀请海洋大学和亚洲工业集团的弹道专家们共同研究。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在浩天航空公司的c-47运输机上,安装了三个同步照相机。

    一台16毫米运动图像照相机安装在机头,记录瞄准瞬间图像,以模拟飞行员使用的侧向瞄准具;货舱机翼后的位置安装了一台照相机,因为那里是机枪可能安装的位置;第三台照相机安装在货舱内,专门拍摄飞行仪表板显示的高度、速度、旋转和倾斜角度,以及飞行姿态数据。

    通过这些装备,林中校希望能获得足够的数据,分析飞行员可能出现的高度、瞄准线距离、风、空速等误差。

    根据他们提供的大量数据,后勤委员会技术应用处的专家们,很快就与东海联大光学研究所,为炮艇机量身打造了一套枪炮瞄准具。与此同时,六挺m2机枪也被安装到他的c-47运输机上。

    如果从试验的角度上来看,那他们昨天下午进行的实弹射击试验,无疑是取得了巨大成功。五分钟的时间内,八千多发子弹覆盖了足球场那么大的目标。但由于m2机枪的射速不尽人意,弹着点并不是很均匀。相比之下,亚洲工业集团定型生产的通用机枪,肯定比m2这大口径机枪强得多。但通用机枪的子弹威力,又不足以对掩体内的目标或装甲车构成威胁。

    当李老板和黄光锐走下飞机时,赫然看到亚洲工业集团总经理约翰、亚洲工业集团首席工程师布里吉特、琉飞公司总经理西科斯基、亚飞集团总工程师斯蒂芬教授,以及灯塔项目小组的所有人,已经围坐在丑陋的c-47运输机下,激烈的讨论着这个问题。

    “老板,您怎么来了?”见李老板走了过来,战争之王约翰连忙招呼道。

    李老板并没有回答,而是快步走到炮艇机前,拍了拍m2机枪,问道:“各位,机枪射速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

    布里吉特工程师耸了耸肩,苦笑着说道:“李先生,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机枪,我们只能选用加特林那个老古董了。”

    约翰重重的点了下头,说道:“老板,现有的机枪中,没有哪个比我们的通用机枪射速更快的了。但林中校要求的射速必须在每分钟3000发以上,符合这个要求的,只能是一战期间的老古董加特林了。”

    这就对了嘛在李老板的记忆里,炮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确都使用着加特林机枪。但考虑到那个老古董在二战期间都没有出现过,还是严肃的问道:“布里吉特先生,加特林机枪的射速是够,但可靠性怎么样?另外我的直升机可没有空间,容纳专人摇那个手柄。”

    “哦,这个问题您完全不必担忧。事实上早在1893年,加特林机枪已经具有电动供弹功能了。”

    布里吉特工程师刚刚说完,西科斯基便补充道:“李先生,加特林机枪的技术非常成熟,之所以被所有国家弃用,只是因为它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同时马克沁机枪和博福斯机关炮,也完全可以满足军队的需要。另外当时工艺水平和材料,也导致了加特林机枪很容易出故障。”

    既然这样,那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李老板拍了拍约翰的肩膀,意味深长的笑侃道:“伙计,看来你又有大生意了。”

    炮艇机需要加特林机枪、武装直升机需要加特林机枪、巴列维国王的喷气式战斗飞机,也需要射速极快的加特林机枪。约翰经过初步估算,一挺改进型的加特林机枪就需要三万美元,再算上其所需要消耗的巨量弹药,这还真是一笔大生意。

    见李老板把自己的心思道了出来,约翰便狡辩道:“老板,电动供弹的转管机枪成本很高,另外我还得回美国买专利,同时还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进。而且你们几家的采购量又那么小,相比突击步枪和通用机枪来说,这还真算不上什么好生意。”

    机枪的采购量的确不会多,但机枪弹的采购量将会十分惊人。李老板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便坏笑道:“先生们,你们都听到了。约翰先生对这笔订单没兴趣,看来我只能向通用电气订购了。”

    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西科斯基更是火上浇油的笑道:“李先生,通用电气我有熟人,我想他们会给一个优惠的价格的。”

    “不,不,不,你们不能这样,要知道我们可是本土企业,你们必须要优先考虑我们公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