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九五章 急转直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九五章 急转直下 (第2/3页)

  “峙之兄,你就别向我们哭穷了国内粮食紧缺,物价飞涨,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已经饿死人了。”宋子文站了起来,指着窗户外凝重的说道:“再看看台湾,大米等粮食物资不但十分充足,而且还回落到一年多前的物价水平。”

    “是啊国事艰难,还希望吴主席能顾全大局。兵员从台湾招募,粮饷还得麻烦省政府解决,武器装备那就更没有问题了。毕竟台湾还有大批日军遗留下来的准备嘛。”

    孙立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吴国桢并不感到奇怪,毕竟在国内的其他省份,国民政府也是这样干的。

    吴国桢敲了敲茶几,苦笑着说道:“二位,省政府现在不但一分钱没有,而且还背着一屁股的债。金融货币方面子文你是行家,你应该清楚把贬值近十倍的台币,拉回两年前的水平要赔多少钱。

    为了控制住通货膨胀,我把所有的粮食全部拿去平抑物价。现在不但没有一颗粮食,甚至连省政府的粮库都给卖了。孙将军如果想要粮食,那只能拿真金白银向老百姓们收购。”

    孙立人是税警总队出来的,宋子文自然不愿意看到他一直这样下去。在他看来,蒋主席让孙立人来台湾训练部队,未尝不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凭着孙立人的经验,完全可以一年内再拉起一个“新一军”来。

    见吴国桢断然拒绝了孙立人的请求,宋子文便打起了圆场:“峙之兄,抚民是你的清华同窗,又奉了蒋主席的命令,于公于私,我认为你都应该拉他一把嘛。”

    “我的宋大部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让我怎么帮?好不容易才平息了二二八事件,难不成你让我再像之前一样,把台湾搞得天怒人怨吗?”

    没有钱什么都干不了就算像国内那样拉几万壮丁,没有相应的粮饷,那部队一样拉不起来。

    见吴国桢还不松口,宋子文便严肃的说道:“峙之兄,这可是蒋主席的意思,你总不希望台湾换一个省主席吧?”

    吴国桢哪能吃这一套?宋子文的话音刚落,便不假思索的说道:“那最好了明人不说暗话,这个省主席我还真不想当了。天天被人逼债的日子真不好过,谁愿意来受这份气我求之不得。”

    “吴主席,你们省政府欠多少外债?”不明所以的孙立人,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一亿五千万美元如果算上省政府用土地抵押的贷款,那就有两亿八千万美元。”

    这个数字把二人惊呆了,宋子文更是急不可耐的问道:“峙之兄,你还真有胆子借对了,都向那些银行借的?是美国的吗?”

    吴国桢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你也不想想,美国人能借给我们吗?这些钱都是向琉球几大银行借的。”

    谈起琉球宋子文就头疼,欠美国人的钱没什么问题,就算赖着不还也没多大的关系。但琉球的钱还真不敢不还,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叫顾全大局,把他们惹急了敢跟你开战。想到吴淞口边的撤侨危机,宋子文就心有余悸。

    孙立人可不知道这些,做梦都想带兵的他眼里只有钱。吴国桢话音刚落,便急切的问道:“吴主席,那借来的钱呢?两亿多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您总不会这么快就花完吧?”

    “抚民,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宋子文这个金融专家连忙解释道:“峙之兄能用两亿多美元稳定住物价并大幅回落,已经很不容易了。”

    宋子文能看出这一点吴国桢很欣慰,立即重重的点了下头,严肃的说道:“台湾不是没有钱,但钱都在老百姓的手里,而这些钱也都是省政府送出去的。不这么做,那我们就无法平息之前的骚乱,甚至很有可能丢失台湾。

    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那么多年,如果再让老百姓们感觉到国民政府不如日本,那我们就彻底丧失掉民心了。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内的那一套拿来,否则又是一个二二八事件,甚至比二二八事件还要严重。”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毕竟二二八事件才过去了不久。台湾省法院刚刚处理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