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2章张准的外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22章张准的外快 (第3/3页)

,不知道多少商家要在暗中拍手叫好呢!还有崇明岛的崇明沙所千户,也被当众枪毙了,这两件事情连到一起,江南的人,想要不记住他张准的名字都不行。

    从江阴到镇江,依然是逆流逆风行驶,来往的商船又多,装载的货物又多。

    福海和宁海的航行度小都相当的缓慢。

    入夜以后,才行驶到泰兴对出的江面。

    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镇江才出现在张准的千里镜里面。

    镇江,古时候叫做丹徒,自古以来,都是江南重镇。

    江南运河在这里入口,所以交通非常的便利。

    镇江乃是交通要道,沈凌菲每次回家。

    就要从这里进入。

    镇江的西面。

    乃是南京城。

    镇江的北面,则是扬州城。

    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福海和宁海。

    缓缓的驶入镇江的港口。

    这里果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港口里面停泊着十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

    有海船。

    有内河船,还有专用的漕船。

    其中。

    那些漕船的样子是最特别的。

    它们船舷上的白色印记,非常的醒目。

    这些漕船,都装着大量的粮食,将船舷压得很低很低,仿佛一个大浪过来,就会沉没。

    京师需要的大部分粮食,都是依靠这些漕船运载过去的。

    站在福海的船头上,张准举着千里镜打量四周。

    除了西南一角之外。

    镇江的三面都是水。

    北面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往来的船只,好像是过江之鲫,数之不尽。

    镇江的东面,则是江南大运河。

    来自江南运河的漕船。

    同样是绵绵不绝。

    漕船一般是编队行驶,每个编队至少五艘船。

    这让它们看起来格外的壮观。

    货如轮转,这些商船南来北往,沟通东西,产生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大量的货物运出去,拉回来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是怎么想的,居然不想办法征收商业税。

    反而不断的在农民的头上加派粮饷,结果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可悲可叹啊!同时,眼前的一幕,也让张准相当的感慨。

    无论北方和中原地区,战火是如何的激烈,厮杀是如何的惨烈,气候是如何的干早,田地是如何的颗粒无收,百姓是如何的民不聊生。

    但是,在这里,却是完全看不到战火的痕迹。

    仿佛,这里和中原、北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这里。

    你根本看不到民不聊生的情形。

    甚至,连乞丐都看不到。

    事实上,在整个。

    崇祯年间,大明朝的北方乱的好像是一团乱麻。

    一会儿是数子杀进来,杀出去,一会儿是李自成大闹天宫,纵横驰骋。

    南方却是歌舞升平,民众安居乐业。

    即使在李自成杀入北京以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南半壁,依然在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

    只可惜,清军南下的时候,这些财富。

    全部都被清军抢走了。

    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才是最郁闷的。

    “这些财富,要是掌握在我的手上就好了。”

    张准忍不住要憧憬一下。

    以江南的财富,加上北方的勇士,怕什么清军入关?张准现在的确很需要钱。

    武装部队需要钱,展海军需要钱,展根据地需要钱,建设城镇需要钱,建设港口需要钱,就算有再多的钱投放进去,都依然是不够的。

    就算他可以通过玻璃,通过精盐赚钱,始终无法满足需要。

    只有江南,只有江南这个聚宝盆,才能满足他的需要。

    江南的财富,实在是令人眼红啊!李自成杀了福玉。

    抢到了几百万两银子的财货,部队一下子就膨胀起来了,自己可没有那样的便利。

    但是,李自成也没有对江南动手的便利。

    江南的财富。

    相信也不会在福王府之下。

    李自成有外快,我张准也不能没有外快啊!老婆做的年糕很好吃,不知道大家元宵节有没有吃汤圆和年糕啊?(访问h】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