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飞龙炮!飞龙在天! (第2/3页)
当然,在研究铸造佛郎机火炮的同时,还可以顺带研究一下红衣大炮。毕竟,真正的王道,还是红衣大炮。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张准要建造几十艘的宝船,每艘船上安装一百门以上的红衣大炮,到全世界的海洋去耀武扬威,实行大炮外交。
得到张准的强有力支持,有关佛郎机火炮的铸造研究,全面铺开。张准专门成立了一个火炮研究所,由孙勤恺带头,周石文和其他的工匠配合。孙勤恺的确是有相关知识的,在他们的指点下,工匠们按部就班的做事,很快,第一门的样炮,就铸造出来了。
“嗤!”
在火炮试验场,孙勤恺亲自点燃了引火索。
“嗵!”
佛郎机火炮出一声巨响。
火光闪耀之后,炮弹落在两里外的空地上。
这样的射程,只能算是勉强及格。显然,还有可以改善的余地。检查原因,乃是密闭做的不好。前面说过,佛郎机火炮是后膛炮,是从后膛装弹的。由于需要从后膛装弹,炮管就不能完全密封。这个技术细节做的不好,火药的威力,就要散失很多。
根据实际试验的结果,孙勤恺很快做了相应的改善。不久以后,第二门的样炮,又被铸造出来。同时,被他改善的,还有相关的火药。根据张准的建议,他在火药里面,加入了一些氧化铜粉末,以增强火药的威力。
“嗵!”
第二门样炮,次射。
一声巨响,炮弹远远的飞了出去。
这一次,炮弹的落点,在足足三里半开外。
三里半!
“嗯,不错!”
张准当场大赞。
这样的射程,基本上可以满足海战的需要了。
不过,孙勤恺并不满足。
在第二门样炮的基础上,孙勤恺再次做了多项细节上的改进。很快,第三门样炮被制造出来,同样拉到了试验场。
“嗵!”
第三门样炮射。
一声巨响,炮弹远远的飞了出去。
这一次,炮弹居然落在了四里半之外!
四里半!
“好!”
张准情不自禁的叫起来。
四里半啊,这样的射程,足够佛郎机火炮扬眉吐气了。
225o米的射击距离,和后世的火炮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须知道,口径更大,分量更重的红衣大炮,射程也就是5ooo米(十里)左右。在海战中,四里半的射程,足够压倒一般的敌舰了。
当然,有了足够远的射程,还不代表足够的战斗力。佛郎机火炮的使用,和炮弹的种类,是分不开的。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炮弹,这是明末火炮的重要特点。因此,除了实心弹之外,还要试验其他各色炮弹的射程。
“嗤!”
“嗵!”
佛郎机大炮,再次射。
这一次,射的是葡萄弹。
所谓的葡萄弹,其实和后世的霰弹有些类似。用一个小框框,又或者是几根铁丝,又或者是一个烂网兜,将一堆的小铁球装在一起,塞入炮管,然后射出去,形成铺天盖地的弹雨,给目标造成大面积的杀伤。相对于开花弹而言,葡萄弹的可kao性和威力都大得多。要是敌人队伍密集的进入射程,一炮过去,敌人肯定要倒下一片的。
但是,葡萄弹的致命之处,也是很明显的:射程很近。一般的佛郎机火炮,只能将葡萄弹打到一百丈(约33o米)开外。但是,孙勤恺铸造出来的火炮,可以成功的将葡萄弹打到一百五十丈(约5oo米)开外,足足提升了5o的射程。
但是,孙勤恺还不满足,继续进行改善,最终,成功的将葡萄弹射到一百八十丈(约6oo米)开外。这个距离,基本上是红衣大炮射葡萄弹的距离了。相对于佛郎机火炮而言,红衣大炮还是很稀罕的,除非是大战役,否则,很难看到红衣大炮的身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