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生意,垄断,礼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4章 生意,垄断,礼物 (第3/3页)

的,还是来自遥远的青州府,真是奇怪。莱州府和青州府,距离实在是太远,青州府的人跑到杨家屯来购买精盐,看来,山东的精盐缺货的确是相当的厉害了。

    杨映菡看着手中的锦盒,又看看张准,拿捏不定的说道:“玉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张准沉着的说道:“我来打开。”

    说着,将锦盒接过来,将锦盒左右上下的检查一遍,没有现什么异常,于是慢慢的将锦盒打开。

    “啊?”

    “银锞子!”

    杨映菡情不自禁的惊叫起来。

    原来,锦盒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二十个小小的银锞子。

    所有的银锞子,都放在红色的丝绸凹陷里,摆放的非常的整齐。光芒映照,银白色一片。一看就知道,这些银锞子,并不是市场上流通的,而是用来专门送礼的。再仔细看,会现每个银锞子的上面,都有“四海钱庄”的字样和特别的印记,说明是四海钱庄专门生产的礼盒。

    张准将银锞子拿起来掂量一下,现每个银锞子,至少有五两重。二十个银锞子,就是足足一百两白银了。因为是送礼用的银锞子,所以成色是非常足的,外表也没有丝毫的破损。这样成色十足的银锞子,要是兑换成铜钱的话,每两至少可以兑换一千二百个铜钱。

    其实,根本不需要看其他,单单是四海钱庄的独特印记,就是最大的质量保证。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四海钱庄就已经是钱庄行业的代名词了,信誉极好。四海钱庄出品的礼盒,向来都是上层社会极受欢迎的馈赠礼物。

    大明朝的银价向来比较贵,购买力很强,直到万历年以后,海外贸易非常达,大量的白银从海外流入,才导致银价持续下跌。但是,即使如此,银子还是很值钱的。要知道,崇祯年间,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是三四百万两白银而已。

    一百两银子,足够买一百石的粮食了。

    一百石的粮食,就是差不多两万斤啊!

    如此重礼,难怪杨映菡要惊呼。

    要是这个锦盒是送给张准的,她也不会这么惊讶,别人有求于他。可是,这些银锞子,是对方点名送给她的,而不是送给张准。更古怪的是,听虞楠悌的说法,送礼的居然是个女人!杨映菡实在是搞不懂,自己什么时候遇到这样的贵人了。

    “玉麟……”

    杨映菡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又有些难以置信,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无功不受禄,她还不习惯收取别人的礼物呢。

    “你先放着吧。”

    张准思索片刻,缓缓的说道。

    要是在这之前,一百两银子,两人肯定要高兴得跳起来,绝对不是失声惊呼那么简单。但是现在,两人已经有了精盐提纯这棵摇钱树,日进斗金,自然不会太激动了。这样的锦盒,他们一天就能赚一个回来。

    这样的金锞子,一般都是用来收藏的,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拿出来使用。正好杨映菡从来没有什么金银饰之类的,这个锦盒,就算是她的头份私房钱了。

    【求收藏,求推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