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02 前方的炮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02 前方的炮筒 (第2/3页)



    “收到!”

    嘴角微翘,北鸣并未做出什么动作,而是等待着固定北家号的钳子在机场控制中心的调整下自动松开之后,控制中心便通过运输通道,将北家号一路运输到了发射口。在此期间,北家号还不能自主活动,这是为了避免机场所在空间站中的飞船乱飞,而做出的出入限制措施。

    在发射口指示灯变绿之后,北鸣这才双手前压。

    伴随着他的动作,飞船船体尾部的小型引擎也微微出力,船体缓速通过飞行通道,并最终脱离了空间站的束缚,跨入广阔无垠的宇宙。

    映入眼帘的,不是布满星辰的银河,也不是蔚蓝色的地球,而是……如同蜂巢般的行星加速器阵列。绵延几十公里长度的钢铁世界,如同世界边界一般横在了众多大大小小的飞船面前,组成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让人叹为观止。

    与之相比,北鸣刚刚脱离的机场那不过六七公里长度的空间站,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这时,驾驶舱边的通讯端口闪烁。

    “您好,北鸣先生,您的飞船被安排到加速阵列dx11182444号运行端口,预估时间为15:31能够启用端口的2级加速器,请根据引导前往目的地排队,并祝您归途愉快。”

    下意识地瞄了眼时间:星历998年8月25日14:02:11。

    离启动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倒是没什么可急的。

    ※

    飞船的引导都是使用清晰的光束,这种光束在太空中是无法看到,只有指定的飞船能够通过自身舷窗的电子设备过滤射线,从而看清飞船的引导光束,借此很好地避免了导航混乱。

    这样一来,北鸣也不用担心再次迷路。

    想想都杯具。

    “如果被老姐他们知道第一次外出返回时我就在机场迷路,还不知道会被嘲笑成什么样子。”

    摇头让自己回神,他郁闷地吐了口气,振奋精神后再次旋动操作球。

    下一刻,飞船划出一个轻盈流畅的弧线,快速追上了舷窗上的标定路径。

    远处蜂巢般的行星加速器身影一点点变大,似近实远的距离,让人理解了望山跑死马的真谛,以及为何需要一个多小时间隔时间的原因。

    事实上,加速器的主体是一根根管状的物体,它们在几十年中不断增加、改造、修补,最终集合起来才有了现在这副摸样。

    根据最初的外形,行星加速器获得了一个很土却很亲切的昵称:炮筒。

    天知道最初设计这种加速器的天才发明家们在听到这坑爹的名字时,内心中会作何感想,但他们的功绩没人会忘记。

    历史进入星历之后,行星之间的飞行如果只依靠常规动力,单单从地球到火星就得飞个三四年。当初的火星独立也就是占着这种优势,而冥王星暴乱的老大貌似也是打的这个算盘才首先攻击加速器,可惜大势所趋之下,火星独立成功,冥王星分裂失败。

    而对于当时的太空速度,自认为已经进入了宇宙世纪的人类显然难以接受。

    于是,在诸如‘空间跃迁’、‘虫洞研究’、甚至‘时空跳跃’等幻想技术相继失败之后,聪明而又不缺乏资源来浪费的研究员们,终于脚踏实地地先后设计出了几代的行星加速器,也就是这些蜂巢‘炮筒’们。

    第一代炮筒绝对是炮筒中的大小姐,因为她只接受符合自己那严格标准的飞船朋友使用。

    这种大小姐脾气,曾一度导致设计这个炮筒的‘星门’公司、及其附属的飞船制造公司垄断了整个人类世界的飞船制造业、以及其后几十年间的地火运输通道。

    幸好,当时的人类刚刚进入太阳系没多久,飞船行业还普遍稚嫩,总共也就那么两三种同期型号,全人类的飞船加起来也才不过千艘。这才没有导致像北鸣这样的后辈们,活在星门公司那拙劣的引擎设计阴影之下。

    第二代炮筒,则完全蜕变成了炮筒中的野蛮人。

    他只会粗暴地对待走到他面前的飞船妹子们,不过却有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不挑食。只要低于他尺寸的飞船们,都能够在稍稍修改之后便使用这种加速器,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飞船制造业的生产力。

    于是,这样的炮筒在东修西补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