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一十七章 太原郡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一十七章 太原郡王 (第2/3页)

都不会动摇。徐宣抚认为,虽然辽人宣称是为复国,然集重兵于我边境,不可不防。如今,辽军占据着原西夏腹地,又保持着河西之畅通,恐怕其战略重心,将逐渐东移。”吴拱道。

    此话让皇帝面子上有些不好看,因为宋金议和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宋摒弃与辽国的同盟关系。可现在,辽军突然增兵夏境,等于是说大宋跟大金这还龌龊着,又多了一个潜在的敌人。更不用说,因为宋主动摒弃与辽的同盟关系,原来借给契丹人的几个州,估计也黄了。

    原本是不喜欢打仗,再加上老丈人的关系才推动议和,没想到,这回又树敌了。哎,当初大臣们怎么不提醒朕?

    想到这里,方才的喜悦不免被冲淡了,又向吴拱道:“那当如何应付,武威王说过么?”

    “徐宣抚认为,虽然我朝主动摒弃盟约,不免触怒契丹人。但辽国首要之务,仍是攻金复国。只要情况不继续恶化,当无问题。怕只怕……”吴拱说在这里,停了下来。

    “怕什么?”赵谨追问道。

    徐良已经听明白了,接着道:“怕只怕,金辽联起手来,那就不妙了。”

    赵谨脸sè一变,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跟金人议个和,却有可能导致这种恶果!早知道这样,打死我也不跟nv真人议和!原本根本没把辽国当回事,谁曾想……唉。

    折彦质一直专心听着,到此时渐渐听出意思来,徐卫这是在吓皇帝,吓朝廷,好小子,跟你认识十几二十年,这回我才看清楚。一念至此,也奏道:“陛下,辽军进驻夏境,确实是个潜在的威胁。但依臣看来,契丹人与我朝为敌的可能xìng并不大。只要保持武力威慑,以及避免刺jī辽军,冲突的局面当能避免。”

    “当真?那这就要靠武威王了。”赵谨喃喃道。

    一听这话,折彦质心里跟明镜似的,徐卫,你的目的达到了。你立功在前,辽军移师在后,现在任谁听到这消息,只怕都认为,川陕若离了徐郡王就要大luàn了。

    吴拱此时也道:“徐宣抚也是这般说,西军毕竟与辽军并肩作过战,互相都清楚对方的实力。只要在对金问题上,我朝保持分寸,不过分倾斜,冲突应该可以避免。”

    “那是自然。”赵谨点头道。

    又说一阵,君臣方才散了。折彦质与徐良并肩出得勤政堂,吴拱在后。一路上,谁也没说话,快到中书时,吴拱告辞离开,徐良嘱咐了他几句,回头往三省都堂去,却见折彦质没进中书,正跟大mén那儿等着他。

    当他走到跟前时,麟王笑道:“徐相,我与你们家老九也算是故jiāo了,可今日我才发现,从前还是小看了他。”

    徐良揣着明白装糊涂:“麟王此话何意?”

    “徐九是知道他树大招风,又十分清楚辽军一来,这简直就是三国鼎立,以目前时局看,三方互相制衡,一时间是打不起来的。所以他先献上捷报财货,以悦上心,又声称辽军东进,潜在威胁,恫吓圣上。如此一来,他是稳如泰山呐。”折彦质笑道。

    徐良轻笑一声:“我家九弟不过是一介武夫,哪里比得上麟王这出将入相?”

    “你不必多心,对徐九,我是佩服和推崇的。我也认为,他是坐镇川陕不二人选,没有人能替代他。只是……”折彦质yù言又止。

    “只是什么?”徐良问道。

    “罢了,这回他立下大功,圣上着你我商议封赏。怎么?有什么想法?”折仲古道。

    “没什么想法,他已然是郡王爵,位极人臣,不必封赏,请圣上赐些东西便是。”徐良道。

    “那怎么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若不分明,怎么服众?徐卫军功不在我之下,我都作得王,他怎作不得?依我看,他坐镇川陕多年,封秦王或是蜀王也未尝不可。”折彦质建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