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造反 (第2/3页)
声道:“此事谈何容易?”
“留守若有大志,裕自有良策!”萧裕步步紧逼,非要完颜亮表态不可。
完颜亮也不是省油的灯,萧裕之所以如此胆大,乃是因为朝中多少年来政变不休,觉同伐异,绝不留情。他是自己一党,自己一倒,他就被打入另册,再想有所作为,已不可能。如耶律马五之辈,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号为金营名将,连徐卫也敬他三分。如此将才,却因为是宗翰一党,而被束之高阁,不得见用。
萧裕鼓动自己举事,一是察觉到自己有此心,二也是出于他自己利益的考虑。
“今上不思祖先创业艰难,嗜酒好sè,荒怠朝政,且动辄残杀大臣,祖先创下的基业早晚毁在他手上。亮不才yù伸大义于天下!”
完颜亮声音很轻,但却语气坚定,不可动摇。
萧裕喜上眉梢,俯首道:“以留守之才,大事必成。”
“你休夸劈倘若大事有成,必不相忘。你适才说自有良策?”
完颜亮追问道。
“是!”萧裕道。“公今为南京留守,河北之兵尽归留守节制。
河北为前沿,军械钱粮尽屯于此,留守可以此为根基,先以河北之兵建位号,然后举兵向北!裕则联络诸勋贵猛安结为应!今上残暴不仁,朝中怨声载道!若留守兴义兵他们必然群起响应!”
完颜亮听完这番话,却是愁眉不展,要发动河北之兵倒不是难事。
自己举事,朝中和北地的勋贵们也定然会有所响应。可问题在于,这么一团乱地举事,到时候把今上作掉了,谁当皇帝?别我忙活了半天,到时候还得跟旁人争!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萧裕似乎没有考虑到。
“你想过没有,我朝与南朝争战二十余年,方才缔结和约。我若举事,南朝能不举兵北伐?如此一来倘我大事未成,反累国家,岂不罪大?”完颜亮担忧道。
“留守思虑周全。”箸裕笑意吟吟xiōng有成竹。“但我等举事,必求速胜,南朝怎会有反应的时间?且他们北伐方毕,士卒劳顿,财力不济,短时间之内,难以大举出兵。再者裕出使江南,见南朝君臣对待议和很是上心!南朝皇帝平庸不堪哪有如此决断?只怕他们纵见大金事变,也不会出兵!”
完颜亮还是不太放心又道:“纵使江南没有动作,川陕徐卫呢?
他的西军随时可以进入河东,剑指太原。也可自麟府出发,威胁大同。他若是来搅局,后果不堪设想!”
萧裕也不得不点头道:“徐卫手握雄兵,割据一方,确宴是极大威胁。而且以他历来的行事作风,如此大事,他不可能不来“共襄盛举”可是,留守,徐家乃南朝第一大将门,可听说过么?”
“这如何不知道?徐家子弟尽在军中,所谓西军,已经是徐家兵了。”完颜亮道。
“但留守可知道,徐卫还有个堂兄,正是南方当朝宰相?”萧裕问道。
“听说过,徐家之所以势力庞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吧?”完颜亮道。
“他这个堂兄唤作徐良,家里排行第六,徐卫行九。此前几年,这徐良一直是南朝独相,权倾朝野。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皇帝对徐家不太放心。最近,又拜了三位首相,便是折彦质。”萧裕道。
完颜亮明白对方所指,试探着问道:“你是说,南朝如今在打压徐家,在这风口浪尖上,徐卫不敢轻举妄动?”
“正是,他若在这当口擅自出兵,岂不授人以柄?因此,卑职认为,徐卫也只会是按兵不动。”萧裕道。
完颜亮沉思片刻,点头道:“若果真如此,那自然最好不过了。”
“南朝不足为虑,留守若要在河北举事,须得说动一个人。”萧裕提醒道。
完颜亮点头道:“耶律马五。”
耶律马五此番受完颜亮起用,坐镇山东,击败了刘光国,又促成了宋金和议,功劳不小。完颜亮也很大方,奏请皇帝赐马五建节。应该说,他是对马五有恩的。宋金和议缔结生效以后,马五率军撤出山东,正在河北休整,准备北上。也就是说,现在金国的都城燕京一带防备十分空虚!因为耶律马五带下来的部队,就是燕京地区的金军精锐!
如果完颜亮说动了耶律马五支持他,基本上事情就是十拿九稳了!
这也是为什么萧裕敢鼓动完颜亮造反的原因所在!
数日之后,南京大名府留守司衙门。
大名府自打上次被徐卫的骑兵部队劫了一回之后,金军就加强了防备,守卫森严。数骑自城下飞驰而来,到城前都勒停战马。守门的将兵正要上去询问,只听一人高声喝道:“此乃镇城军节度使!”
守城将兵一听,镇城军节娄使?不知是哪位长官?
那马上有一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