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拿什么封赏你?我的大帅们 (第2/3页)
根据他的奏报来叙功,写成建议,送到中书,请徐良定夺。
徐六和几位参知政事共同商议,拟让韩世忠建节,岳飞晋升从三品,另外再给予物质上丰厚的奖励。折家军里彦字辈的几兄弟,也是该建节的建节,该晋升的晋升,没有什么异议。头疼的就两件事情。其一,是折郡王来怎么嘉奖?其二,就是淮西军应该如何打赏?
折彦质现在已经是郡王爵位,大宋的祖制,异姓大臣一般不封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开国元勋中,有些就封了王爵,后来为了jī励大臣们收复燕云,神宗皇帝曾有遗训,说是“有复燕云者,胙本邦,疏王爵”,正是因为神宗皇帝这句话,童贯虽然只是从nv真人手里赎买了几座空城,但还是被封为广阳郡王。
宋金事起,忠臣良将勇赴国难,为了表彰这些功劳卓著的大臣,朝廷再次破例封王。得封王爵者有四人,清河郡王徐绍、广安郡王何灌、汾阳郡王折彦质、东莞郡王徐卫。以异姓封王,大宋朝来说,那是莫大的荣耀。
此四人,俱是威震天下,功劳足以留名青史,当之无愧。但徐六等人为难的地方在于,郡王已经是一品,而折郡王这次功劳是明摆着的,不重赏说不过去。议来议去,宰执大臣们有两个意见。
要么,将折彦质封为一字并肩王,位在诸臣之上,以彰显他功盖当代的特殊地位;要么,不封折彦质,将功劳摊在他折家子弟身上,大力提拔一番。徐六将这两种意见都落实在书面上,打算报给皇帝,让他定夺,以免得罪人。
至于淮西军,大臣都有意见。倒不是对淮西将士有意见,而是对刘家兄弟有看法。想刘光国有什么了不得的军功么?没有,可有家硬是窜到了太尉,没办法,皇亲国戚啊。想当初,徐卫这些大将,不知在尸山血海里滚了几滚,累积了多少军功,才作到这武功的最高阶,两相比较,还真不如生个有福的nv儿。
刘光国已经是太尉,这回怎么封?也封个郡王么?封倒是容易,让皇帝发道诏命就是,可问题在于,人家折彦质徐卫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