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第2/3页)
只有襄阳城一个进攻点!凭的,就是淮水的阻挡!这才让兀术两次进攻襄汉都无功而返!陛下试想,兀术几次南下,于金国而言可谓战功赫赫!一度打到长江边上!然而,他始终无法逾越襄汉,这难道不是他的心病?”,“如果我们现在答应与金人议和,接收了中原和淮东,就将派军队前往驻防。如此一来,荆湖、江西、淮西三司部队就将离开现在的防区,进入中原淮东。倘若成真,我军北伐势必搁浅,这就让nv真人赢得了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缓兵之计,。”,徐卫娓娓道来,不管是懂与不懂的人,都想不到任何理由来反驳他,只能安静听下去。
“然而最可怕是,一旦南方诸军离开襄汉地区的险要,离开淮水的阻隔,进入中原这个四出之地,就等于自废武功,给金军以可乘之机!步军利险阻,马军利旷野,中原地势平坦,正适合金军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一旦我朝将南方诸军摆在中原地带,金人一定会撕毁和议,背盟来犯!到时,没有了襄汉的险要和淮水的阻阁,南方诸军将处于不利!这就是金人为何突然提出议和,大方地归还中原淮东之原因!”,徐卫以缓慢而坚定的语气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殿上一时落针可闻,君臣久久没有言语。徐卫的话震动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nv真人主动归还中原淮东的背后,还有这样的玄机在!
徐良适时地出班奏道:“陛下,臣之所以一直极力反对与金议和,正是因为如此!如今,议和,便中金人之计!”,“正是如此!陛下,臣请驱逐金使,立刻宣战!”兵部sh-郎胡栓再次提出他的建议。
赵谨拿不定主意,既然连统兵多年,与金军百战的徐卫都这么说,那这事十有**存在问题。但不议和又怎么办?真如胡*所说,驱逐金使,立刻宣战么?
正当他迟疑之时忽听一人道:“此皆徐郡王一家之言,也仅是猜测而已!陛下权宜可听,但不能深信!”,皇帝视之,乃枢霉院编修官,魏师逊。
徐良有些光火”我弟与金人血战二十载,若论“知金”有谁强过他?你一个小小的枢密院编修,竟敢口出狂言!正要驳斥时,徐卫已经问道:“,这位同僚,你担任过缘边地方官么?”
魏师逊四十岁左右,这人挂相,人瘦弱不说,下巴很尖”还往前凸,脸又生得平,真个形容猥琐。听徐卫问,他似乎有些愕然,愣了片刻才答道:“并没有。”
“那你可是奉诏出使过金国?”,徐卫又问。
魏师逊不明白对方的用意,答道:“也没有。”
徐卫闻言笑道:“你既没担任过缘边长官,也没有出使过金国,那敢问你自认对nv真人的了解比徐某透彻么?”,魏师逊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有人见此情形,出来帮腔道:“徐郡王虽然久镇边陲,但所作的,也无非就是行军打仗。我辈虽在朝中,然太祖时”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民间又有俗语云,书生不出m-n”可知天下事……”
“这位同僚怎么称呼?”徐卫打断了他的话。
“显谟阁直学士,吏部sh-郎,郑仲熊。”这人的品秩虽比徐卫差得远,却不自称“下官”,。
“没错,臣受天子差遣,坐镇边陲,干的主要也就是带兵带仗。比不得公等浅y-n低唱”指点江山。我这里有首诗,一直没读懂”请公赐教如何?”,徐卫说到这里,又回头对皇帝一揖”作请示状。
赵谨能说什么?频频点头。
那郑仲熊不知他何意,遂不接话。只听徐卫y-n道:“万里车书一h-n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这谁写的!反诗!标准的反诗!大逆不道!好狂妄的口气!是谁!谁写的!
“此诗狂妄至极!不知何人所作?”郑仲熊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