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二十四章西部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二十四章西部王 (第2/3页)

年童贯被封为“广阳郡王”,就是因为他“收复”了燕云的部分地区。而在古代,燕京那一带曾经设立过“广阳郡”,所以封“广阳郡王”以彰显其功。徐卫之前的“天水郡王”也是同样的原因,秦州在古代曾经设置过“天水郡”。

    而这次改封“东莞郡王”,跟穿越无关。山东莒县,在晋代曾经设立过“东莞郡”,而“东莞郡”又是徐氏的郡望,所以,改封他为“东莞郡王”,乃是根据其郡望,以彰显荣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水”是赵家的郡望,朝中有大臣认为“天水郡王”不合适。

    总之,天水郡王也好,东莞郡王也罢,只是

    换个名头而已,其他一切照旧。徐卫仍旧以川陕宣抚处置副使的身份,总领川陕军政。至于暂时代理“河东宣抚使”,从河东半壁收复以后,徐卫就一直管着,现在不过是由朝廷正式下文,以求名正言顺而已。对于赵谌英年早逝,徐卫还是觉得挺可惜的,小伙血气方刚,力求上进,一心想当个中兴之主,驱逐北夷,再造山河,哪知天不假年,这么年轻就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应该感到庆幸,如果说,赵谌不是这么早死,再活上个三五年的,他日子就不好过了。甚至说,赵谌哪怕多活个三五月,对他的影响都将极其重大。

    因为就在赵谌去世之前的数日,他还跟内侍沈择在讨论徐卫的问题。一个连女真人都忌惮得不行的人,又怎么能使杭州安心?

    过完新年之后,徐卫就开始筹备着给契丹人助拳了。萧斡里剌几次派人来沟通,表明辽军报复的**很强烈,已经不容许西夏再存于世。徐卫遂给泾原帅王禀下命令,此次讨伐党项,由泾原帅司出兵协助辽军,进兵路线是由边境上的威州出境,过瀚海,直接打击西夏王廷的中枢所在。

    宋辽联军的总体策略,是辽军从河西出兵,萧合达自夏州出兵,再加上西军泾原帅司,三路并进,企图一举亡夏。

    而党项人自然也知道他们自己大祸即将临头,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向金廷求援,另一方面动员举国之兵加强防备。晋王察哥率领西夏精锐主要防备契丹,而被封为“西平公”的任得敬由主要应付萧合达和西军。

    一场决定西夏是否留在地图上的战争,箭在弦上,蓄势待。

    正月末,兴元府,川陕宣抚处置司。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东莞郡王的脸上也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情。那匹耶律大石送的汗血马到衙门前时,徐卫勒住缰绳,跳下马,还拉着缰绳轻轻抚摸了一阵马脖子,这才交到士兵手里,昂然往衙门而去。

    刚踏一步台阶,忽听几声悦耳的鸟号,抬头看时,只见一颗从衙门围城里伸出来的大树上,有一窝喜鹊搭了巢。在民俗中,喜鹊叫象征着吉祥,徐卫虽然不迷信,但听在耳里倒也觉得舒服。看来,今年一开始,就有了个好兆头。

    到了正堂上,幕僚们已经等着他主持会议了。徐九脱下身上的披风,扔给小吏,径直往主位上一坐,也不拿案桌上佐吏替他准备的文书,直接道:“泾原要出兵了,一应调度命令,尽快办好,这是要之务。另外,快开春了,检查各司营田的情况也该着手准备。德远。”

    “下官在。”张浚闻声起立道。

    “你看今年谁去?”徐九问道。到开春时节,宣抚处置司都会准备派出“劝农

    使”,到各地检查春耕,尤其是检查陕西几个帅司的营田任务,以及重建事宜,是件大事。

    张浚想了想:“要不派韩向走一趟?”

    徐卫一抬下巴,向着一名官员道:“雪奄,你辛苦一趟?”

    “下官责无旁贷。”那官员起身道。

    徐卫点点头,忽道:“我先来衙门时,怎么见西门那边路烂得不成样子?过年之前就那样,还不弄?让兴元府赶紧处理了,怎么,年还没过完呢?”

    众官皆笑,徐卫喝口茶,继续道:“我要说的说完了,诸位同僚可有事?”当下,各幕僚将自己负责的事要议的提了出来,能马上拍板的,当堂决定,不能的,也记下来。

    “大王,今有成都府、绵州、汉州、梓州四地官员上书……”张浚说到这里,从身边取了文书,起身送到徐卫案桌上。

    “哦?所为何事?”徐卫一边问,一边拿起来看。

    “成都知府和其他三州的知州,均认为,四川转运使赵开在川大变酒法,已招致议论。今数年之内,又大举变革茶法盐法,四川各界颇有怨言,呈请宣抚处置司罢去新法,一切以旧制为准。”张浚说这话的时候很小心,因为他知道,赵开这两上字在,在宣抚处置司里很容易引起争执。

    果不其然,徐卫听他这么一说,看都没看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