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二十四章文武争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二十四章文武争权 (第2/3页)



    王次翁想了片刻:“那就给他回个消息,就说这于制度不合。”

    张浚摇摇头:“没有这么简单,我曾在徐宣抚帐下短暂效过力,此人作派雷厉风行,他此番银牌加急传来命令,已经说明他不太高兴了。”

    王次翁眉头一皱,起身道:“德远啊,这朝廷自有法度在,徐太尉虽然是你我长官,但宣抚处置司的大印岂能说交就交?这一方印,关系到川陕两地的权柄,怎么能给他?”

    “但他如今是本司唯一长官,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上交大印才是。”张浚为难道。

    王次翁摇了摇头,以一种前辈看后生的目光注视着对方,笑道:“德远此言差矣,虽说于情于理该这样,但于法则不通。”

    “为何不通?”张浚问道。

    “你忘了?我不是说过么。徐太尉虽充本司宣抚副使,但朝廷有明令,让他‘免签书本司公事,专一措置缘边战守’,也就是说他是带宣抚副使头衔,但不管宣抚日常事务。”王次翁解释道。

    张浚眉头拧成一团:“但后来朝廷明诏里,已经没有强调这一点。只说仍充川陕宣抚副使,而现在本司又只有他一个是长官,岂不就……”

    “唉,你怎么就转不过弯来?进行虽然没有强调,但也没有明确指出就他参与本司日常事务吧?”王次翁道。

    张浚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靠谱:“可他上次以宣抚副使身份行文川陕两地,要求各府州军县开始办理流民返乡的事宜。王宣抚也没说不合制度吧?”

    王次翁笑着摇了摇头:“王宣抚的性格你还不知道?他是个忠厚之人,实诚君子,不想跟徐卫有冲突,所以纵容了他。可咱们现在既然主管本司,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再说了,又这不是一块石头,这可是大印!”

    张浚一时无言以对,王次翁见状,宽慰道:“你不用担心,你我又不是有什么异心。我们暂时掌管印绶,等到新任宣抚使来,自然就要移交。”

    “可徐宣抚极有可能扶正,你应该知道吧?”张浚问道。

    王次翁肩膀一耸,显然有些不以为然,口中却道:“那就到时候再说,反正现在,是无论如何不能交印给他,除非有杭州行朝的命令。”

    张浚思之再三,权衡又权衡,还是道:“王参议,这事我始终觉得……”

    “唉,罢了罢了,若徐太尉怪罪下来,我担着就是,如何?”王次翁像是有些烦了。

    张浚脸sè微变,解释道:“我并非这个意思。”

    “来,不说这个了。我这正有件事要跟你商量。”王次翁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久纠缠,岔开了话题。语毕,拿起桌上刚才写好的公文,递到张浚面前。

    趁张浚看的时候人,他在一旁道:“两兴安抚司驻汉中,所节部队也是原来陕西宣抚司的直属部队。为了抗金之故,归给徐太尉节制。但现在战事已经结束,蜀口不再需要重兵防守。王彦一军,是不是就应该还给宣抚处置司直接节制?”

    张浚览毕,作难道:“道理上是这样,但是……”剩下的话他不太好说。你想想,刚刚拒绝交印给徐太尉,现在又提将王彦一军脱离陕西制置司节制,还给川陕宣抚司,这怕是要引得徐宣抚不快啊。

    王次翁终于有些不耐烦了:“德远啊德远,我怎么觉得你有些惧怕徐太尉?我们又不是故意和他为难,这都是按制度在办事。再说了,你我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受天子诏经营地方,徐太尉帅臣而已,你怕他作甚?”

    张浚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作sè道:“我不是怕他!而是……罢了罢了,就依王参议所说吧。”

    就这么地,徐卫以银牌快马加急送往四川的命令,仍旧没有得到执行。绵州方面坚持的理由是,虽然说官家晋升徐卫为“枢密副使”的诏书中,并没有再强调让他“免签书本司公事”,但也确实没有明确规定他可以参与本司行政。大印事关权柄,所不能轻易交付。

    张浚遂以宣抚处置司的名义回复徐卫,委婉地指出,这恐怕跟制度不合。至于王彦一军划归宣抚处置司直辖一事,张浚死活不肯参与,王次翁书生意气,干脆自己出面,行文兴元府。

    王彦一接到命令,心知事情要闹大,派人飞奔秦州,向徐卫请示。

    秦州城,徐卫官邸。

    在紫金虎那个摆满各种典籍,但永远只看史书兵书的书房里,他正埋首案间,一边看一边记。那模样,绝对比前一世上学时认真多了。

    几声细微的敲门声响起,徐卫起初没听真切,直到对方又响两下,他才抬起头。一看,有些意外,笑道:“进来。”

    来的,便是他的小妻祝季兰。嫁到徐府日久,如今她倒也不像原来那般拘谨。因为她渐渐发现,徐卫虽是个武夫,但却并非狂躁粗鲁之辈。肚子里或许没有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