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国求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国求和 (第2/3页)

折郡王是守,宣抚相公是攻,意义自然不同,这事必然让我方在谈判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个道理徐卫当然懂,遂点了点头。

    “在我看来,宣抚相公宜将剩勇再立新功,为谈判争取主动。”秦桧此时才道出了真正来意。

    徐卫装作不知,疑惑道:“陕西全境已然光复,再立新功?却往何处立?”

    “原!”秦桧目光闪动,振臂说道。“自古群雄逐鹿,莫不以原为尊。今金军仍据东京周边广大地区,宣抚相公若能挥师出潼关,与折郡王,何太保等合力克定原,那么北夷除了承认战败,还我河山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到时,攻守相易,还都东京,宣抚相公能不凌烟阁上画像?”

    徐卫听得一头雾水,我这刚收复全陕,没来得及喘口气,怎去打原?再说了,耶律马五集兵河东,我把西军拉出收复原,谁替我守陕西?你突然提出这个,怎么想的?

    很快,秦桧就自己揭晓了〖答〗案。

    “我正准备上奏行朝,提出此事,为免唐突冒昧,特来与宣抚相公相商。”

    听到这句,徐卫就完全明白了,秦会之是想回〖〗央。他是朝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出判河南府是不得已,可就算他把皇陵修得再好,把辖区治理得再善,至多得句嘉奖,根本无法再回权力枢。

    但是,如果由他提出克定原的计划,朝廷再加以采纳实施,并最后取得成功的话。他无疑就捞到了政治资本,回〖〗央就不是痴人说梦。

    秦桧积极追求回到杭州,这是人之常情,但让徐卫奇怪的是,眼前这厮在〖〗国汉奸榜上是排名第一的,可他现在的作为却是一个实足的主战派。诚然,主战斗非就一定是忠,主和也未必就一定是奸,但在历史上,秦桧除了是一个主和派以外,更是一个投降派”甚至被视为金国的卧底奸细,可他现在这是……

    莫非因为自己的出现,以致靖康之耻没有发生,微钦二帝没有被掳,他也没有被俘。所以没变坏?要知道时势造英雄,个人命这是受大环境影响的。

    但马上,徐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个人命运虽受大环境影响,但主导因素还是自己。比如张褰,比如苏武,他们都身陷过绝境,并且面对威逼利诱和死亡威胁,但终究不改其气节。

    历史上”秦桧早期是一个坚持大义的忠臣良才形象。但自打被金国俘虏之后,就改变其初衷,说明这个人骨子里就没有那份坚持,没有那份信念。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信任的。因为就算没了被俘的挫败,处在这种乱世之,他也会遇到其他的劫难,没有信念”没有坚持,他还是会变。

    李纲为什么广受朝野尊敬?因为人家有没有本事别说,但那份坚持是始终不渝的,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

    想到这里”徐卫正色道:“征发大军攻伐,非是徐卫能擅作主张,需得朝廷明诏或是宣抚处置司明令。再者”多月苦战,士卒疲倦,更兼金军集于河东,陕西未可轻动。秦参政之议,恕徐某无能为力。”

    秦桧听了,竟面色不改,仍旧笑道:“这却无妨”本相也是权且一说。总之,宣抚相公能收复全陕”于大宋来说,已然是个好征兆”让人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呐,总算看到了复旧疆,御外侮的希望。”

    徐卫与秦桧这首次会面,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对两人都有重大影响。

    建武四年年末,当陕西狼烟熄灭,不闻兵戈之时,宋金两国却在外交上刀光剑影。早在韩常向金廷报告西军大举反攻,就震动了金国朝野。金国使者不断向杭州施压,要求宋帝勒令徐卫退兵。

    赵谌顶住各方压力,采纳徐绍的建议对金国虚与委蛇。等到蒲津关失陷,无法得知陕西情况,金国上下更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