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五十八章金国求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五十八章金国求和 (第2/3页)

快替朕扶起来”赵谌急忙道。

    旁边内侍沈择,乃赵官人亲近之人,闻命匆忙下殿,扶起徐绍。皇帝又命赐座,待对方坐定,方才问道:“徐卿不在家好生休养,为何进宫?”

    徐绍面无表情,冷声道:“臣忧虑大好局面被断送,寝食难安,不得不来。”

    一言既出,堂上赵谌朱胜非二人脸色骤变刚刚才打了胜仗,局势得以平稳,何来断送之说?莫非就是指……

    朱胜非是首相,尽管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朝廷日常事务都是由徐绍主持,但他毕竟是百官之首,闻言问道:“徐相此言何意?”

    徐绍恼他蒙蔽,因此直视道:“朱相心里有数。”

    “在下不明白徐相的意思。”朱胜非脸上也似结了一层霜。

    “朱相,金使来江南,我为次相,如何不知?”徐绍责问道。

    朱胜非面色不改:“徐绍抱病在身,宜静养,这些琐碎之事,不敢相烦”

    “琐碎之事?哼朝中大臣许多都知道金使此来,非为祝寿,实乃传达金廷权贵企图媾和之意,这叫琐碎”徐绍一为有病,二为有气,这说话口气自然就不太好。

    朱胜非勃然色变我好歹是首相这几年,你一人把持朝政,独揽大权,置我于架空之地哪怕病了,卧在家中,还让有司将公文送去,掣肘我执政,如今竟当着天子面让我下不来台,你徐绍什么意思

    “徐相,我敬你侍奉四朝天子,朝廷元老,还请相公说话注意分寸”朱胜非怒道。徐绍在哲宗朝就已经入仕,历哲宗、道君、太上、官家四朝,确系元老大臣。

    赵谌见两位宰相起了争执,忙和稀泥道:“二公都乃朝廷柱石,朕之臂膀,就事论事,不可伤了和气。”

    徐绍也无心跟朱胜非纠缠,径直向皇帝道:“官家,臣斗胆一问,金人可是打算媾和?”

    赵谌看了朱胜非一眼,迟疑道:“北人似乎确有此意,但具体,得问朱相。”

    朱胜非见皇帝把问题推给他,也不避让,直言道:“金使来江南,除祝道君六十寿诞以外,也传达了金国首相宗磐的口信。”

    “愿闻其详。”徐绍生硬道。

    “宗磐说,兀术一意孤行,发动战事,为金帝和朝臣所不喜。今伪韩已废,道路无遮,议和可以达成。”朱胜非不去看徐绍。

    “就这些?”徐绍紧追不放。

    “对方也含蓄地表示,若议和,金国考虑归还部分土地,但终究哪处,还有待磋商。”朱胜非道。

    徐绍听罢,问道:“官家,朱相,不知对于金人此举,有何想法?”

    赵谌在殿上轻声道:“朝廷用兵,所图者,一为保境,二为恢复。赖折彦质、何灌、徐处仁、徐卫等忠直之臣忘身于外,保境无虞。如今金人主动提出议和,归还部分土地,正合我恢复之意,甚好。”

    朱胜非不说话,想来也是这个态度。

    徐绍点点头:“官家,倘若金人真是诚心议和,我们当索取哪处为好?”

    赵谌答不上来,朱胜非见状道:“自然首推江淮陕西。江淮直接有关系到南方安危,若握在敌手,势同悬剑。陕西乃西陲要地,若西军扼其全境,则有黄河之利,川陕皆无患。”

    徐绍一拱手:“朱相高见。但不知女真人情愿否?”

    “现在还不得而知,等谈过之后方见分晓。”朱胜非道。

    徐绍一声冷笑,直言道:“此乃北夷拖延之策”

    赵谌惊问道:“贤卿何以有此一说?”

    “官家,可看过川陕宣抚处置司上书?”徐绍问道。

    赵谌一脸茫然,朱胜非赶紧接过话头:“徐处仁奏本方到,还没来得及上呈官家。”

    “川陕奏报何事?”赵谌向他问道。

    朱胜非无可奈何,只得据实以报:“徐处仁上奏,言经过多年休养积蓄,如今西军兵精粮足,士气百倍,当挟东征之余勇,一举收复陕西。他以‘便宜行事’之权批准徐卫所请,已经着手准备,预计在今年七至九月之间发动攻势。”

    赵谌听罢,十分惊愕,连声问道:“果有此事?西军真有恢复之力?”

    “陛下,徐处仁经营川陕颇有成效,徐卫总节西军也日渐强盛。此时,正当挟东征余威,一举荡平陕西金军”徐绍大声道。

    没等皇帝表态,朱胜非又抢道:“官家,金人主动提出议和,我朝正可讨还陕西之地。若成功,则兵不血刃,何必耗费钱粮,妄折士卒?”

    徐绍霍然起身,须发皆动:“朝廷怎可寄希望于和谈,反轻视将帅”

    “没谁轻视将帅若能讨还陕西,又何必动刀兵?”朱胜非针锋相对。

    赵谌见他俩又吵起来,头都大了,索性道:“二卿不必相争,此事容朕细加斟酌,卿等暂且退去吧。”

    朱胜非看也不看徐绍一眼,就要告退。徐绍却站殿上一礼:“臣请留对。”

    所谓留对,就是由皇帝或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