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舍近求远 (第2/3页)
洛水行至鄜州城南面一百余里时,就遭遇了金军阻击。鄜州多山多水,地形不利于骑兵奔驰,金军也只好用步兵为主来阻挡宋军。姚平仲保持了一贯的勇将本色,亲自领军出击,不到半日,击溃挡路之敌,继续前进。距离鄜州城六十里,再遇阻击,姚希晏三鼓而破,高歌猛进。
十一月中旬,兵临鄜州城下。韩常似乎没打算坚守城池,列大军于城外,要跟姚平仲张俊来个正面对决。姚平仲认为,没有了大规模骑兵助战,金军算个甚?他令张俊压阵,自率熙河勇士进攻金军。
熙河军素以剽悍勇猛而著称,军中除了汉军之外,尤其值得称道的就是番兵。番兵大体以世居河湟的羌人为主,另外也有部分党项人。番兵大多身强体壮,能挽强弓挥重兵,马上马下的功夫都十分了得。最重要的是,悍不畏死坚韧不拔就算战局失利,也要拼到最后
姚平仲一路北上,连破阻击之敌,此时士气高涨。潮水般涌向了金军双方大战于鄜州城下,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双方各有死伤,不分胜负,韩常似乎尝到了熙河军的厉害,收兵回城,坚守不出。
姚平仲等的就是这个,会同张俊北路招讨司的部队,把住鄜州城四方要冲,却不急于攻城,而是等待洛川县的金军来袭,要来个“围点打援”。
他这一路到目前为止,还算顺利。与此同时,徐卫亲自率领的三万余精兵也已抵达庆阳府的最北端。过庆阳府城时,徐原亲自出来劳军,并抽调了熟悉地形敌情的原环庆将康随效力军前。
保安军,也就是后世的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入眼偏是一片沟沟坎坎,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徐卫在庆阳府境内的怀威堡稍事休整,在咨询了徐成和康随的意见之后,决定顺着洛水往下走,先攻金汤城,后取德靖寨,最后再图保安军治所。顺着河走,速度最快,而金汤城与德靖寨都位于洛水之滨,可谓首当其冲。
“招讨相公,往前再走四十里,就是金汤城。”康随骑着马,跟在徐卫身侧介绍道。
徐卫张目四望,从前只在歌里听过“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那时候对陕北唯一的印象就是到处都是黄土地,没有草没有树,人们都住在窑洞里。但真的亲眼看到才发现,这盘古开天辟地,那蛋黄是不是全落在陕北了?此地已经不是穷乡僻壤可以形容,简直就不适合生存
“金汤城有多大?从前可有战例?”徐卫问道。
“金汤城顾名思义,取固若金汤之意。百十年来,我军与党项人在此拼杀多回,金汤城曾三度陷落,又三度被夺回。城池并不很大,但完全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一切设施都围绕作战需求。相公不可大意。”康随回答道。
徐卫点点头:“保安军从前是韩常镇守,现在韩常被调到鄜州,不知顶替他的是谁人?”
“这个……倒没有听说。”康随说道。
徐卫眉头一皱:“听说?”你们北路招讨司的情报就靠听说?没侦察刺探过?徐卫这就有些冤枉徐大了,他到环庆也不久,而且一摊子的内务需要处理,哪有工夫搞这些?而且保安军地处偏远,除了军队之外,纯粹的平民百姓极少,要侦察刺探难度也不小。
距离差不多了,徐卫派出踏白斥候前往侦察。并传下令去,中午之前赶到金汤城下,今日之内就开打。
又走出几里地,斥候侦察归来,带回数名本地百姓。徐卫看那几人,有老有少,都是一般的蓬头垢面,神情凄苦。十一月,天气已经寒冷,他们却没有棉衣可穿,几件羊皮褂子,到处都是洞。
他们并不知道这支兵马是哪一方的,被抓回来之后,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没一个敢抬头来看。
“你几个,站起身来说话。”徐卫朗声道。
那几人都不动弹,头都快埋到胯里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